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已对痛经、下腹包块、月经不调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症状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症状的治疗方法不断地探索。那么,中医中药如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呢?效果如何?本文一起聊聊(由于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以内异症为代表说明)。
1.中医“眼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虽然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病名,但对“痛经”的部分描述却和这类疾病相似。明代王肯堂的《女科证治准绳》中“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横骨下有积气,牢如石,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月水不时,乍来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文中的腹痛为“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与内异症所表现疼痛、痛连腰骶等一致。
2.中医认为,内异症乃气滞血瘀所致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首次记载了痛经,论述了因瘀而致经水不利,伴经行腹痛的病证,并提出了活血祛瘀的治法。
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是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者经期受寒,邪正相搏结于腹中积聚而成,其中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3.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内服、外用和针灸治疗
内异症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施他法。可应用于单纯痛经、无卵巢囊肿及不孕的患者,部分患者术后也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来预防复发。
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法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将疾病分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瘀阻证、热邪瘀阻证、肾虚血瘀证和阳虚血瘀证六大类分别治疗。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促进腹腔内血块吸收、改善微循环、促进淋巴管吸收,并增强免疫功能,还有消炎、抑菌和镇痛作用,主要包括丹参、当归、川芎、蒲黄、延胡索、赤芍、血竭、桃仁、红花、没药、三棱、莪术等。
外用治疗
外用治疗包括灌肠法和外敷法。文献显示,以少腹逐瘀汤为主的汤药,灌肠治疗 3 个月,随访 1 年,疗效较好。但口服中药外加热敷疗效更佳。
针灸治疗
文献认为,针灸治疗内异症有效,认为针刺可作为一种补充治疗的方法。国内也有人认为,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优于中、西药[4],期待进一步探索。
不过,以上提到的治疗方法,需在正规医院中医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切莫“道听途说”或选择不正规的医院。
共同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李晓燕医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