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对药物的作用是极为广泛和复杂的,一不小心容易出大问题!
而说到喝酒,就不得不提到过年,各种大大小小的饭局。
聚会时大家聊到尽兴处,免不了开始推杯换盏,小酌两口。
但喝酒这事,喝多了容易出糗就算了,还会出现健康问题。
比如喝酒时容易出现脸部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加重皮肤疾病。(像痤疮患者、玫瑰痤疮患者、皮炎患者,建议最好直接戒酒)
此外,喝酒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若是和某些药物发生反应,还可能会危及生命。
2018年,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刊登一篇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因饮酒导致死亡人数高居榜首。
如果你正在服用以下药物,不论别人再怎么劝,千万千万不要喝酒。
不能和酒一起服用的药物
“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这句话应该大家都听过,不少人觉得是危言耸听。
首先我们得知道,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由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来代谢成乙醛,接着由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代谢成乙酸,最后再进一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头孢类药物会和酒精互相作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头孢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阻碍乙醛代谢成乙酸。
而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会让人出现面部潮红、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加速、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甚至死亡等情况。
反应的严重程度与饮酒量、用药剂量呈正比,儿童、老年人、肝功能异常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明显。
不要以为吃的不是头孢就万事大吉了,放下你手里的酒!在服用以下这些药物期间也要避免饮酒。
抗生素:药物失效、中枢神经抑制加强
如治疗痤疮常用的多西环素,主要经肝代谢。乙醇能增强肝药酶的活性,加速多西环素的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使常规剂量的多西环素达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有少数报道指出,服用灰黄霉素(癣病常用药)的患者饮酒后,酒精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加强,易发生情绪异常及神经质样症状。
抗过敏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部分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强太敏)、氯苯那敏(扑尔敏)等与酒同时服,容易引起嗜睡、精神恍惚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与酒同服也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感冒药:增加肝脏衰竭风险
大部分感冒药都含有用于缓解疼痛及治疗发烧的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会转化生成一种有毒的代谢物,只有与体内的保护因子如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结合时才能减小毒性。过量饮酒时会使体内的谷胱甘肽耗竭,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增加消化道刺激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与酒同服,可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易引起胃粘膜病变或使溃疡复发,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且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故一旦出血往往不易控制。
降压药:低血压性休克
如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等。因酒精本身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果与降压药同服,可增加降压药效果,引起头痛甚至低血压性休克。
降糖药:低血糖、双硫仑样反应
在服用苯乙双肌(降糖灵)、优降糖、甲糖宁等磺脲类降糖药期间,若同时饮酒,会导致严重低血糖或头晕、呕吐,严重者发生昏睡等酩酊反应。另外,降糖药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抗心绞痛药:血管过度扩张
由于酒也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与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合用时,可出现血管过度扩张,引起低血压、头痛、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药物失效
在服用苯妥英钠期间,若同时饮酒,由于乙醇的酶促作用,会使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使苯妥英钠的代谢加快,大大降低其抗癫痫疗效,使病情不受控制。当大量饮酒时,情况更为严重。
镇静催眠药: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加强
酒精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巴比妥类药物易于进入细胞内而在中枢神经达到更高的浓度。若同时饮酒,可使其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加强,以致病人对这类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而引起中毒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精神类药物:不能耐受
吩噻嗪类药物能抑制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饮酒,可使乙醇的氧化反应受阻而发生乙醇不能耐受现象。
此外,部分药物与乙醇还可产生药物相加作用,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产生严重的低血压,使昏迷加深,甚至发生呼吸抑制而死亡。
注意哦!吃药后间隔两三天喝酒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一般建议间隔7日以上,具体需要看个人代谢情况。
另外,含酒精的甜品(酒心巧克力)、菜品(醉蟹)、药品(藿香正气水)等也不能与药物同服。
总之,酒对药物的作用是极为广泛和复杂的。不论上述有没有提到你正服用的药物,都建议用药期间不要饮酒,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聚会时喝酒是助兴的,不是送命的。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不要劝酒!不要酒驾!不要逞能!
〔参考文献〕
[1]敖格日乐图,肖志彬.药物与酒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9):234-236.
[2]戴德银,郭剑芳,何恩福.酒的代谢生理及对药效和健康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1991(04):231-234.
〔免责声明〕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