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纪事 历史上中秋节是什么起源?地位有多重要?

历史上中秋节是什么起源?地位有多重要?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宣告新年到来的春节、祭祀先祖的清明节、感恩敬老的重阳节,多种多样的节日尽管有着各自的主题,但无一例外都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寄托了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景。

在如此众多的节日当中,中秋节尤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人们往往会团聚在一起赏月观桂花、饮酒吃月饼。顾名思义,中秋节就是位于农历秋季正当中的节日,这一天秋高气爽、圆月皎洁,大文豪苏轼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创作了著名的《水调歌头》。那么,中秋节最早是出现在什么时候,古人又是如何过节的呢?

其实,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对于每天夜里都高高挂在天穹上释放光芒,且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盈缺的月亮,原始人类感到十分奇异,对月亮的崇拜也由此产生。根据考证,中秋节诞生前,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往往在秋分这一节气时祭祀月亮,又称“祭月节”,后来才改到了八月月亮最圆满的十五日。直到汉代,“中秋”这一名称才出现在文献当中,中秋节也逐渐得以流传和普及。

两千年前的人们庆贺中秋的方式与如今可谓大不相同,当时的人们尽管也同今天一样欣赏明月,但互相赠送的礼物并非精美可口的月饼,而是裘皮。毕竟在中秋之后气温会越来越低,而在没有棉衣的当时,裘皮已经属于相当实用的御寒衣物了。除此之外,汉朝人也会在中秋节孝敬老人,这或许也和天气渐凉,老人日常生活更加不易有关。

到了以繁荣为标签的唐朝,中秋节终于成为了得到官方认可的正式节日。如此风雅的节日配合唐朝时兴盛的诗文化,便催生出了诸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佳作。唐朝时中秋节受到欢迎,其实也和社会经济发展,百姓夜生活更加丰富有关。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中秋节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且根据苏轼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描述来看,如今流行的月饼或许也是在那时大致定型的。另一方面,记录都城汴梁市井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到当时汴京人是如何庆贺中秋的,还能感受到经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多彩。众所周知,月球的吸引力会导致地球上的潮汐,而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便是大潮容易发生的时间。因此,浙江一带的人们在中秋节除了赏月外,还会把观潮作为节日的重点项目。

进入明清两代,我国封建统治达到巅峰,而市民文化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得益于演义小说的繁荣,许多如今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得以广泛传播,人们对月亮的想象也愈发丰富。另外,此时的人们对于过节也逐渐有了一定的规范。

举例来说,为了和天上圆圆的明月遥相呼应,赏月时所食用的月饼、瓜果都以圆形为最佳。明代学者陆启泓在《北京岁华记》中描写当时人们过节的盛况道:“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相比于《东京梦华录》中宋朝人的过节方式,明朝人似乎更加重视中秋节最初的祭祀内容,这或许是对最初“祭月节”的一种致敬。

同样记录明代北京人过中秋节场面的还有《帝京景物略》,书中写道:“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这段描述当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便是当时的人们又将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如今中秋节讲究团团圆圆,或许正是从明代延续下来的传统。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当中地位较高的一个,中秋节最早起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活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秋节的名称、日期、内容等都逐渐得到了确立,它也从一个原始的祭祀活动成为了象征团圆的盛大节日。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中秋夜晚皎洁的明月升起,团圆便成为了海内外华人共同的希冀,这种无形的纽带也正是中秋节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在古代中秋节一般都吃什么?月饼又是如何诞生的?
下一篇
《图兰朵:魔咒缘起》发布定档海报,宣布10月15日全国上映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