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同皇帝宝座擦肩而过,确实可惜,且不明智。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项羽取得的成就,及所处的地位来看,他应该想过当皇帝,毕竟他后来成了“反秦联盟”的老大,前呼后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无人不从。
所以,“楚霸王”同“皇帝”只是叫法不同,实质上仅一墙之隔,只是项羽没有往那边儿迈而已。
这倒不像是项羽的风格,雷厉风行,快意恩仇,人生一世,夫复何求!
很明显,项羽是在想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为什么容不下秦朝的存在?既然人们否定秦朝,让它二世而亡,自然也就反对帝制,谁当皇帝都是去捅马蜂窝。不是么?
这也许就是暗藏在项羽潜意识里的东西,时刻萦绕,挥之不去。
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要知道,大禹的父亲鲧(gǔn)治不了的洪水,大禹就能治好。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个方法得当的问题,一疏,一堵。
父亲一味的堵,按下葫芦起了瓢,焦头烂额,捉襟见肘。儿子则分流河水,坐观风起云涌,只要河水不淹庄稼和人家就行。治水的目的不过如此。
所以大禹成功了,虽然身体劳累些,但内心很轻松。
同样,秦朝为什么灭亡?
其实并不是老百姓反对嬴政当皇帝,而是秦朝实行的是法家治国理念,这种思想衍生出的核心就是一种“多欲政治”,结果就是穷奢极欲。比如修建豪华陵寝及殿宇,巡游封禅,筑万里长城等等,不一而足。
而长城的真实用意是什么?防流民,还是防匈奴,这都被部分学者所质疑。
最终皇帝的欲望是需要老百姓来买单,而老百姓必然被过度消费。当老百姓无法承载的时候,定然会起来反抗,于是秦朝瞬间分崩离析。
所以汉朝建立后,刘邦采用的是“疏”,清静无为,不去折腾老百姓。老百姓有地种,有饭吃,没有徭役,赋税还低,自然就去安居乐业了。
项羽不会看的那么长远,他只认定皇帝就是过街老鼠,被人群起而攻之。实际上,那些趁乱世混水摸鱼的枭雄才是真正的老鼠,且是硕鼠。因为项羽所分封的18个诸侯王中,真正的六国后裔凤毛麟角,所以推翻秦朝只不过是老百姓的一个反压迫的意愿,并不是六国后人“复国”的呼声。
实际上,正是这种认识左右了项羽的决断,最终选择“顺势而为”,盲从“潮流”。所以,他始终坚信,做楚霸王为诸侯们主持公道,要比坐皇帝更容易让人接受,于是西楚霸王横空出世,18个诸侯昭昭过街。
十八个诸侯分别是:
刘邦为汉王,据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
后来,辽东王及齐地三王被其他势力吞并;塞王、翟王、常山王、九江王、衡山王、燕王归顺刘邦;其他几王均被刘邦所灭,值得一提的是临江王死后,儿子共尉继位,项羽死后共尉拒绝降汉,后被灭。
由上可见,项羽的18个诸侯封的也不成功,有些诸侯王还成了他的掘墓人。
这就是项羽的悲哀,陷入一个小圈子的迷惑之中。
到此,答案已经明朗。
项羽为什么不当皇帝,而是去封18路诸侯?
项羽不是当皇帝的料,他也没有那个格局,他惧怕当皇帝,没有担当。
刚进入关时,项羽就有灭刘邦的机会,当时刘邦派人封锁了函谷关,称霸关中,徐图天下的意图很明显。
如果项羽是一位高明的战略家,杰出的政治家,那么他不需要犹豫,直就可以用手中的40万精兵灭了刘邦。要知道夺天下是靠武力征服,而不是暧昧的媾合。
但项羽潜意识里没有刘邦这个竞争对手的概念,所以才让刘邦轻松地从眼皮底下溜走。
更糊涂的是,项羽竟然在巧言令色的叔父蛊惑之下将汉中送给了刘邦,这和“助纣为虐”没什么区别。
就在衣锦还乡时,项羽还一把火烧了咸阳与阿房宫,可见他的心里只有对秦朝的仇视,根本没有虚怀若谷,家国天下的格局。
而恰是对秦朝的仇恨,掩盖了他的胆怯与懦弱。
一个不想上大学的人,连初中都不想上满。
所以,项羽不具备当皇帝的基本素养,也不可能去当皇帝。即便当了,国家也会被治理的如一团乱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