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一样喜欢给孩子读绘本,与你不同的是,这次我们读的是《班班的梦》英文版。儿子先看到封面就很兴奋,“总统山,总统山,我喜欢!”可再一看是英文的,就强烈反对,“我不要读英文啦。”那好吧,我就把它放在一边。但是没多久,他却翻了起来,然后,对我说,“爸爸,你给我读吧,这里面有好多国家,还有地图呢。”
可见,一本书的内容是否能引起一个5岁多,有一定阅读经验的男孩子是多么重要,重要到可以抵消对英文学习的不耐。
孩子们读图画书有注意细节的好习惯,这次我儿子的表现就很精彩,从第四幅开始,他就发现,“房子要倒了”,“没有字了”。在后来他给妈妈和妹妹介绍时,就有了这样准确的表达:你们看啊,从这里开始,就是班班的做梦时间,直到要撞到总统山。
因为有这样的发现,儿子不理睬紧接着而来的桌子、花瓶、台灯的大倾斜,作者精心设计的让我们心理过渡的大跨页,他迫不及待要翻篇了,然后就从自由女神开始了我们的世界地标建筑之旅。
除了自由女神之外,书里出现的其他九个地标建筑分别是伦敦大本钟、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雅典巴台农神庙、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印度泰姬陵、中国的万里长城,最后又回到了美国的总统山。实际上,封底还有另外一个地标,那就是荷兰的磨坊风车。说点题外话,班班的木屋倒是真有点儿像磨坊呢。
这些地标建筑,成人基本上都知道,可是不同孩子们的知识积累肯定有不同的答案。不管如何,在这本书中,有些部分虽然没有文字,可正好可以让孩子们较为轻松地接受这些建筑的特点。如果原先不知道,一定要先看书后给的地图路线和各地标建筑简介。
我的儿子5岁零2个月,他平常喜欢翻看一些百科知识的书籍,这些地标建筑中除了巴台农神庙和泰姬陵外,他都知道。所以,他的阅读兴趣不仅是随着“班班的梦游”说出各大建筑,而且还因为这些建筑大半截都在水里的不正常形态,以及班班的“木屋”与各大建筑的相遇角度都引起了他更大的兴趣。与女神像面对面;与大本钟肩并肩;从埃菲尔铁塔下漂过;从中国长城上跨越;手扶着被波浪倾斜的木屋廊柱经过的比萨斜塔;平静地从窗户平视巴台农神庙;在前廊直面狮身人面像;从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塔尖林里穿过;钓线掠过泰姬陵的塔尖钓鱼,最后在总统山紧张的眼神中醒来。
从内容看,另外一个让我儿子觉得有趣的地方,就是最后玛格丽特对班班说起她在看地理书时也做了同样的梦,而且在狮身人面像那里看到了一个人。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儿子恍然大悟地喊起来,“那个小房子是玛格丽特的家!”是的,在埃及狮身人面像那里,画面里与班班的视角相对的窗户里那个小人儿正是玛格丽特。孩子们对这样的一个设计当然有留意。
整本书,用我儿子的话来总结,就是“下大雨了,班班不能出去玩了,就看地理书,做了一个梦,看到了很多建筑,有这个,有那个……而且在埃及狮身人面像那里还看到了玛格丽特”。这样的一本书让孩子有这样的认知,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而我却有话要说,哪怕是过度阐释:这样的一个梦境,除了有所思有所梦的地标建筑大巡游外,埃及狮身人面像前的相遇是不是也有性别觉醒以及情感表达的意味呢?
书里没有交代,但我们肯定知道,班班和玛格丽特是同学,是朋友,他们一起上下课,一起找朋友玩球,一起对付明天的地理考试,在整个全球地标建筑大巡游的旅途上,班班和玛格丽特都走入了彼此的梦境,爱的情愫会不会由此萌发呢?
一个雨后的梦,一次梦中的挥手,包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种意味深长的承诺,把他俩之间微妙的东西变成有那么一点儿不寻常,因此最后班班出于男孩的本性,快步骑行而去,留下玛格丽特若有所思地推车伫立。
好像是和我们一样思考,我为什么会梦到他呢?
《班班的梦》真的是非比寻常,不仅在波涛汹涌中带我们游历了全球地标建筑,还有挥手念兹的情感。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