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国学文化 “无可无不可”怎么理解?孔子这么说是不是太随便了?

“无可无不可”怎么理解?孔子这么说是不是太随便了?

“无可无不可”怎么理解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知秀网小编告诉你。

“无可无不可”,这句话单独来看,我们可以简单翻译成“随便”,相信有许多朋友可能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两个喜欢说“随便”的人。但是孔子说这句话,可不是因为他太“随便”,这是孔子中庸之道灵活性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联系孔子这句话的上下文,来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知道了。

孔子说:“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虞仲、夷逸这样的隐士,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们不喜欢发表太多意见,以此保持自己高洁情操,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选择退隐,亦是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如果“隐居”在某个时候正是“合适的事”,那么又有何不可。所以,孔子才说自己的的想法与“非要隐居”的做法不一样,没有什么“非要这样做不可”,也没有“一定不能这么做”。其实孔子想强调,无非是告诉我们以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走偏激。

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无可无不可”并不是随便之意,更不是没主见之“和稀泥”,这是孔子中庸之道灵活性的体现,主要还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偏激。

关于“无可无不可”的灵活性之中庸态度,孔子还提出了“四绝”。这“四绝”分别是: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四个避免偏激的法子,我们可以展开理解。

首先,所谓“毋意”,就是要我们避免走极端,不要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去主观猜测。“推理”和“主观猜测”是两回事。“推理”是基于客观条件上做客观推理,而“主观猜测”的人往往会有类似这种言论“他肯定是这种人,不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他……”,这样的言论里面,有太强的主观判断,属于对被判断对象有偏见的展现。基于这种偏见得出来的结果往往“失真”,容易引导人走向极端。

其次,所谓“毋必”,就是告诉我们要避免做事做得太死,不要一点余地都不留。值得注意的是,工匠精神之极致,是表扬工匠的专注,而非所谓“不留余地”。如果说工匠为了苛求手艺的提升而不吃不喝,这种是人们赞扬的“工匠精神”?那么这无疑太极端,属不给自己留“余地”的做法。所谓“穷寇莫追”等等都是这个道理。有很多时候,给人留有余地是素养,给自己留有余地是智慧。

再次,所谓“毋固”,就是做事不能固执。固执的人往往是封闭的,封闭的人不仅看不到外界美好的景色,也看不到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这样的人虽然许多时候很“认真”,但是也是一种略带可悲之感的“认真”。不要让自己的“认真”毁在固执上。

最后,所谓“毋我”,就是指做事避免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过度自负,自负本来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同时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个人发展上,往往看不见自己的不足之处,无法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在人事交际上,无法体谅别人,显得“情商”不足,像个“刺头”,这样的人即便有“能力”,往往也会败在“人事”上。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大抵理解孔子之“无可无不可”的思想内涵了,这句话实则是孔子中庸之道灵活性的体现,旨在告诫大家要变主观成见,避免偏激,看待事物要有辩证且灵活的眼光。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荀子和孔子的对立观点有哪些?荀子崇尚孔子却为何思想不同?
下一篇
别再忽悠孕妈了,这3件事孕期可以做,不会影响胎宝宝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