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潮是怎么形成的
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但实际上,专家所制订的这个标准并不适用南方各省。
因此,又有一个补充规定: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48小时内降温10摄氏度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在4摄氏度以下(春季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在4摄氏度以下),陆上三大行政区出现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作为寒潮警报标准。如果以上地区48小时内降温达14摄氏度以上,陆地上有3-4个大行政区有5-7级大风,沿海所有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则为强寒潮标准。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中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气候寒冷,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在北美洲,寒潮主要形成于北极地区以及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和哈德逊湾。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西伯利亚、蒙古高原、育空高原、哈德逊湾一带地方,全年受太阳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直射处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70℃。1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平均气温一般都在–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当这个冷性高压系统的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中国袭来,给中国带来带来剧烈降温,相继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受影响的范围广这就是寒潮。
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北半球的大多数冷空气都是在北冰洋形成,然后在西伯利亚、加拿大等地区得到加强,再进一步南下。
南半球的南极大陆上也有很强的冷高压,而且南极大陆上积蓄的冷空气要比北半球的势力更庞大也更稳定。但是,由于南半球有完整又强势的西风带存在,冷空气都被西风带封锁在南极大陆上很难入侵中低纬地区,以及南极洲被广阔的海洋包围,海洋会减弱冷空气的势力。因此南半球很少发生寒潮,冷空气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频率都小于北半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