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幼儿教育 《摔跤吧!爸爸》启示:逼孩子学习跟放任孩子,究竟哪种更残酷?

《摔跤吧!爸爸》启示:逼孩子学习跟放任孩子,究竟哪种更残酷?

这些天一部印度电影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那就是《摔跤吧!爸爸》,这部片子一上映就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响,而他的票房口碑也说明了其独特之处。虽然影片在中国上映有140多分钟,但是整场下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认真的把它看完,尤其是最后Geetha取得冠军之后,全场响起了掌声!

01

这部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阿米尔·汗饰演的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一直都有一个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级金牌的梦想,迫于形势和生存压力放弃摔跤之后,寄希望于生个儿子帮他达成心愿。

不料命运捉弄,哪怕是用了不少民间偏方,辛格还是连续生了四个女儿,就在他已经准备坦然接受现实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发现吉塔、巴比塔姐妹有摔跤天赋——生为女子,把男生打得鼻青脸肿。这时他恍然大悟,天赋不是只有儿子才有,他看到女儿身上特有的摔跤天赋:我要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于是,辛格每天让孩子们5点就起来训练,不准她们吃喜欢的零食,狠心剥夺了她们的童年。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让两个孩子想要逃避,先是衣服累赘,影响训练,结果爸爸让他们穿上男孩的衣服;当孩子们不相信训练,找理由说头发太长会长虱子时,爸爸不顾她们的苦苦哀求,把她们的头发剪成了板寸(这些在当时印度那种小村庄是不敢想象的)。

这些看起来就像现在所说的“中国式父母”那样,怕孩子输在起跑线,逼他们去上各种奥数班、特长班,嘴上说着都是“为了你好”其实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

但是在这样看似严厉的父爱下是更深层的情感......

02

为了让姐妹俩顺利的训练想尽了各种办法,自己搭建训练场地,实在没有多余的开支的时候,一脸严肃的向小贩压低鸡的价格,为姐俩补充营养。

为了争取到比赛权利不惜大打出手。再严厉也会默默心疼,在女儿们睡下后悄悄按摩她们红肿的手臂......

但女儿对这种表面看似严厉的深沉父爱并不理解,直到有一天,邻家女孩披着嫁衣在一片欢快音乐中郁郁寡欢,流着泪对两个女孩说:“我希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他是爱你们的,他是负责的,他在为你们的人生努力,你们不用在14岁时就嫁给你们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

这番话,点醒了女儿们。才了解到这才是真正的父爱,她们的小宇宙开始燃烧,她们梦想的火种被点燃。

在印度,女孩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如何做饭和打扫家务,等到14岁就要被迫嫁给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从此便要与灶炉和笤帚相伴一生。但女儿们却有一位想让她们逃脱这种命运的父亲,甚至不惜为她们对抗整个世界。

电影一开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爸爸是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不过电影的转折即在于,爸爸辛格是希望给女儿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所以两个女儿应该感到庆幸,他们的父亲不顾嘲笑与偏见为她们争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童年是一个人的溺水期,独立思考能力有限,父母就是孩子的救命稻草,选择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引导。

03

我们不能否认,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决定未来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有一篇讨论很广泛的文章《逼孩子学习跟放任孩子,究竟哪种更残酷?》

文章主要讲述了“虎妈”教育自己的孩子成才的故事,这里节选一段。“层次越高的家长,越不会满足于“衣食无忧”。因为他们深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时局的把控力度,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的比拼。

逼迫孩子学习,并非就一定会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相反,当孩子发现自己擅长做某件事的时候,兴趣和自信也自然会增加。他现在多学一种本事,将来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他现在学习多一分的紧迫,将来面对问题就多一分的从容。

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原文是这样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在年轻人听来,是一种自己曾经可以做却没有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做家长的听来,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在孩子想放弃游泳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在孩子觉得英文困难之前,应该要帮助他爱上英文,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伤害孩子最深的爸爸7大排行榜,第一名的简直不能忍!
下一篇
当别人夸奖孩子时,你第一句话一定不能这样说!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