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读书 韧性就是可持续

韧性就是可持续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之后,我在第一时间浏览了一下。北京卷的这个题目“文明的韧性”,让我最有共鸣感。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作文题目,而是骨髓深处文化自信的真正觉醒。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梁启超先生说的,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明流传了下来。时间是一个最公平的裁判员,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几千年不断层?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纵观古今中外,只有中华文明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而这种包容性,表现出来的文明风骨就是韧性难断。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历,并不是没有其他文明对中华大地侵略过。甚至在政治格局上,还成功过,甚至建立过元、清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然而,仔细研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这些侵略中华文明的外族文化,不仅没有把中华文明给取而代之,反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慢慢选择了向中华文明主动靠拢。因为,中华文明用自己特有韧性,对这些文明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同化。最终实现的结果,反而是侵略的外来文明被中华文明“反杀”,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当我们还在为历史书上,把霍去病、岳飞等民族民族删去,而愤愤不平的时候。是否想过,难道不是因为那些霍去病、岳飞抗击过的外敌,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了自家人。删去这些民族英雄,并不是否认了他们的功绩,只是给被中华文明同化掉的其他文明,表达一个友善的尊重。如果霍去病和岳飞泉下有知,指不定还会夸上一句,干的漂亮,咱们靠打仗没有解决的问题,最终用文明的方式而同化掉了。

毕竟,中华文明几千年,推崇的都不是兵强马壮和刀剑的锋芒,更喜欢用的好是文化的方式,类似于丝绸般的柔韧。不论是丝绸之路,还是现在的一带一路,都不是搞侵略,而搞共赢。实际上,这都是传统文化推崇的“强而不长,弱而不脱”的典型体现。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底线都是,无论我们多么的强,都从来不曾恃强凌弱,更没有想过称王称霸。因为中华文明深刻的知道,强而不长的道理,持强凌弱、称霸逞强,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历,那种征战四方的大帝国,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帝国,还是东方的蒙古帝国,哪一个不是昙花一现?只有中华文明,虽然偶经动荡,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长盛不衰。尽管朝代历经变迁,但中华文明的内核从来都不变。

当然,中华不恃强凌弱,但是谁想要欺负古老的中国,那也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积弱的中国,也不会走到被别人随意凌辱的地步。近代的中国,可以算是中华最低谷的时期,然而面对列强的侵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仍然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至于说,最近吵的沸沸扬扬中美的贸易战,对于久经风浪的中华民族来说,只是一个小小插曲而已,不值一提。

这一切的底气,都来自于中华文明的韧性。

“韧性”从词意上来看,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但对于解释文明的韧性,还是显得有些空洞、虚飘。务实的讲,中华文明的韧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保种思维上。

说到保种,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传宗接代”四个字,这个联想是很正确的。但,实际上,我们对古人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多少是有些误解的。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是表达对传承的重视。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我们对形式的重视,大于了对实质的领悟。

在传统文化,很推崇“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而这种强调后继有人的思维,并不局限于血缘上,更多关注的是文化传承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甚至认为文脉关系,比血缘关系更近,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比子弟更正宗,毕竟传承文化的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而非血脉。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实现多民族的大一统,靠就是中华文明强大的融合性。世界上,也只有韧性的中华的文明才有这种功能,那种排外的文明是无法实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来自于文明的韧性。因为我有这种韧性在,所以我知道,也许在阶段性,我们是处于弱势,但是从长远看,从全局看,我们才真正的赢家。因为我有韧性,所以,我从来不会掉线。这就类似于“剩者为王”的思想,冥冥之中,我们的文明很清楚,谁能在赢得时间线,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为我有韧性,所以,我从来不任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无论你怎么折腾,我都用我的韧性为这个世界托底,所以,最终这个世界,还是由我来做主。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逃离“智慧”的周庄
下一篇
静待花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