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葫芦找出三本“老书”--《花点点和鳞片片》、《藏起来的礼物》和《猪先生去野餐》,这个组合有点儿怪哈,还好前2本是一个作者的。我都没想到他会跳出这三本来。
按葫芦的要求先讲的是《花点点和鳞片片》,这个故事是葫芦2岁左右买的,葫芦是不经常地拿了看。
《花点点和鳞片片》说的是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执拗敏感期”的事,孩子喜欢某样东西是根本不会考虑成人的观感的。如同书中的小男孩就是喜欢红点点的袜子,哪怕找不到了用红笔在脚丫上画上鳞片片,也会考虑妈妈给选的跟蓝绿上衣搭配的绿袜子!
刚读完一遍,可能一一妹妹感受到了其中的贴近自己“心灵”的“乐趣”(最近妹妹的否定执拗非常明显,“不要”是她最常用的单词),立马要求再读一遍,还会给自己找理由,“我刚才没注意听呢”,征求了葫芦的意见后,就又读了一遍。
接着读另外一篇《藏起来的礼物》,也是描述了孩子可爱的心理活动,因为自己不会系鞋带,就把需要系鞋带的礼物新鞋给藏起来了,只不过小姑娘在藏鞋子的时候,顺手在鞋盒子上打了一个蝴蝶结!
这样的情节设计完全符合2-3岁孩子的心理状况,遇到还没有掌握的生活难题,会想办法掩饰。直到他掌握了,才会更容易地接受。
《猪先生去野餐》是庆子·凯萨兹的作品,我是蛮喜欢的,特别是那匹厨艺高强的会做“红焖鸡的狼大叔”。猪先生在葫芦3岁前后也看了不少次,简装本的一堆中被他抽出来,今天咋回事,变小宝宝了么?
小小的一个有趣的故事,猪先生想去约会猪小姐,他的好朋友纷纷支招,后来给了他狮子的头发、斑马的外套、狐狸的尾巴,可是这些漂亮的玩意加在猪先生身上,那就成了“四不像”,我在这里把四不像给说出来了,孩子们也都接受了哈。
这个故事和自我认知有关么?我看不仅仅吧,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大人,不能看着别人家的优点来要求自己孩子趋同吧?
这三本奇怪的组合,正符合了我们夫妻在上海排队是聊天提到的,“我们不应该强迫孩子做不适合他个人身心发展的事情”,哪怕是系鞋带,或者要他选择我们喜欢的东西,又或者用看着别人都很好的东西来指向自己家那独一无二的小东西。
今日(19日)忽而想到,是不是葫芦童鞋专门找出来给妹妹看的呢?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