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熊宝宝。”嗯嗯,我也这么想的。
是不是每位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欣赏有加?赏识孩子当然很好,不过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欣赏和肯定----不论是显性的优点,还是潜在的优势,或者是暂时的不足。说是一方面,能做到难上难。因为孩子对自身的认知就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特别容易因为一件事或一时候的不足而否定自己。《小熊骑车记》正是以这样的主题为创作角度,从生活中孩子最熟悉最真实的“困难”出发,给了我们一个有趣好玩的“成功榜样”。
这位不普通的熊孩子,比猴子、蛇、海狸都聪明能干,却不会像猴子、蛇和海狸那样溜溜地骑车,这似乎有点儿矛盾,可这正像现实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这个省略号隐藏了多少爸爸妈妈的无尽叹息!书中的熊家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榜样,首先是这位小朋友自己个儿没有放弃,用了各种方法去学习骑车。这个学习过程相信我们都有体验,也不禁让我想起我的儿女学骑车的场景:这么扶那么拽,那样说这样鼓励,都比不上安心地跟着后面,然后悄悄地放手安静地跟着后面,让孩子感到安全地骑行起来。有的孩子需要一个契机,而我们在这个契机没有到来之前,应该耐心地等待,谨记王阳明老夫子的提醒---“催挠之则衰萎。”当然想熊妈妈对小熊的指点就更加高大有效了:“图书馆去查查资料吧”。图书馆当然不是学车的地方,而是积累知识、学会学习。
在书中,熊孩子学车过程中即使用到了图书馆学到的知识,还不能成功。作者这样的安排很有“原则”也很有“技巧”,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仅仅需要“知识”,但是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孩子那里起到的作用大小、何时起作用是不同的;更厉害的是,小熊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活用了知识,把科学实验,平衡木的相关知识与骑车之间做些“理性的“思考,这让他具备了在契机来到时的能量储备。
契机来临时候熊孩子的表现与他的之前的优点也温和,而且超能发挥,像极了一部动作大片。夸张的图文最大的好处是鼓舞了看这本书的熊孩子们-----看我学车的时候要比他酷多了!这就对了,图画书中的小小榜样经常扮演着比我们的说教更有效果的榜样示范角色。虽然说创作者未必是要表达这样的教育性,而在有趣的故事中无意闪现的教育被孩子们自我发现的时候,那岂不是更加完美?
这样的话,小熊是不是就完美了呢?在同伴的欢呼、父母的赞赏,还有公众的褒奖中成了耀眼明星?在我第一遍没有读完时,我很担心作者顺势就将熊孩子“捧上了天”----如同粉丝中的牌牌上的字:“你是最棒的!”
结尾虽然不怎么出人意料,却能看出作者的匠心。解决了骑车问题的熊孩子,又冒出了一个难以“克服”的难题……让这本书有了亲子共读时遐想空间,有了阅读教学时的写绘设计。对于经常担忧孩子不愿聊书、续编的爸爸妈妈来说---我家孩子每天都读书,就是不愿意说----会不会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呢?
前提是,我们是否与孩子共读了半年、一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是享受在亲子共读的愉悦里,而不是总盼望着孩子早点儿独自阅读?还有,你会不会写下自家的“读书记”?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