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增广贤文》是什么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广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今天来看,仔细品读其中的一些句子,里面蕴含的人生哲理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依然有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借此机会,仅从《增广贤文》中摘取了3句,站在我个人理解的角度对里面蕴含的一些人生哲理作简要的阐述,权作抛砖引玉吧。
陈平
第一句: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一般来说,那些说三道四,指摘别人的人,往往恰恰是心里有鬼、挑拨是非的人。这就考验听话者是不是有高明的判断能力。古代很多皇帝之所以成为昏君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判断能力,被那些搬弄是非的人哄骗得晕头转向。当然,也有头脑清醒的领导人,比如刘邦。
公元前205年,周勃、灌婴等人对汉王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如装饰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他的嫂子私通;为魏王做事时因不能被容纳而逃走去投奔楚国;在楚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来降汉。现在大王您却这么器重他,授给他很高的官职,命他来监督各部将领。我们获悉陈平接受将领们送的金钱,金钱给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较好的对待,金钱赠得少的人就会遭到极差的待遇。如此看来,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望大王您明察!”后来,刘邦经过调查后,认为陈平没有问题,便向陈平道歉,而且重重赏赐他,授任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们便也不敢再说三道四的了。
刘邦
第二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老虎容易画的是表皮,却很难画出老虎那种百兽之王的气势,甚至有时候画出来的不过是放大若干倍的猫而已;看一个人往往只能看到他的表面,或者说他的长相,却很难了解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言下之意是说我们做人做事要想透过现象了解本质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汉代最著名的伪君子王莽就是个例子。王莽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 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对外结纳贤士。王莽就是这个大族中的另类,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很快声名远播。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前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王莽凭此慢慢进入朝廷核心决策层,等到他羽翼丰满,朝政大权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之后,立即露出本来面目,篡位夺权,把汉朝的江山都改了,建立新朝,后来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两年后,刘秀创建东汉王朝。
王莽
第三句: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如果自己没有做什么罪恶的事情,世界上也就不会有人对你恨得咬牙切齿,这是一句非常朴实的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你如果不去祸害别人,把别人往死里逼,别人又怎能对你恨得咬牙切齿呢?这就好比篡汉自立的王莽,如果不是作恶多端,又怎能落得尸首不全的可耻下场呢?
公元23年,王莽篡汉后天下大乱,纷纷起兵反抗王莽,王莽也众叛亲离,被乱军攻打到了宫殿,天快亮时,群臣搀扶着王莽,从前殿去渐台,公卿等随从官吏还有一千多人跟着他。王邑白天黑夜都在战斗,疲倦极了,士兵死伤快完了,他飞马进入宫中,辗转来到了渐台,看见他的儿子侍中王睦脱下衣帽想要逃走,王邑喝住他,让他转回,父子俩一同守卫着王莽。兵士进入殿中,听说王莽在渐台,众人将其包围了数百重。台上仍用弓箭与包围的士兵对射,箭用尽了,便短兵相接。王邑父子等人战斗而死,王莽躲进内室。下午,大批士兵上了渐台,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了王莽的脑袋。兵士们分裂了王莽的身躯,四肢关节、肌肉被切割成许多块,争着去砍杀的有几十人。传送王莽的脑袋前往宛城,挂在街市示众,百姓都去掷击它,有人切下他的舌头来吃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