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揭秘:晚唐的“牛李党争”到底持续了多少年?

揭秘:晚唐的“牛李党争”到底持续了多少年?

什么是牛李党争?按照主流说法就是从宪宗时期到宣宗时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持续时间将近40年。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牛李党争的实质是什么,这个一直云遮雾罩,我在简单的一节内容中,也不可能把它真正缕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万年也有左中右,有党有派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面对一个具体事件,一大群人坐在一起讨论,肯定会出现各种分歧。对此,只要我们看过网络的口水之争自然就会知道。

如果一群人坐在一起,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态度、观点惊人地一致,这才是可遇不可求的的事。

同样一件事,即使大家的利害关系一致,受教育的程度一样,也会存在保守和激进的差别。

比如,在国际问题上,我们应该强硬,还是应该韬光养晦?

比如,在国内的问题上(比较棘手,也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全力以赴的去解决呢,还是应该维持现状呢?

在许多时候,这个问题通常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如果最高领导足够强势,而且他的态度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认识,通常就可以压制住大多数的反对意见。

如果政府、最高领导不够强势,而且当时两种观点,比较势均力敌,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派别互相喷口水、明争暗斗。并且互相给对方扣大帽子。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中,通常都会存在左派、右派、鸽派、鹰派。改革派、保守派。我们很难说,哪种人是代表正义的,也很难说哪种人是代表邪恶的;我们也很难说哪种观点正确,哪种观点错误。

只是在特定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这两派矛盾比较激烈;而有的时候,这两派中的某一派会占据主流,另一派只能若隐若现地存在。

史书通常说,牛李党争持续了四十年;实际上,牛李党争也就存在于穆宗及诸子在位的二十多年时间。在宪宗时代,它还没有真正开始,到了宣宗上位后,一切就若有若无了。

总的来说,党争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宪宗、宣宗之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皇帝如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让帝国很难存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这种背景下,自然很难让帝国在重大问题上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

更主要的是,在宪宗身前,帝国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所以政府很少有精力忙于别的事务;而宪宗之后,中央政府地方藩镇的矛盾渐渐放缓,宦官朝臣的矛盾、朝臣与朝臣的矛盾、帝国与周边强国的矛盾,遂开始成为主要矛盾。所以,党争一时无休无止。

对于牛李二党之间的矛盾,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大约是李党是右派(因为他们是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牛党代表左派(因为他们后来崛起的政治力量)。

总的,对国际、国内的问题,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与后起的政治力量,通常是很难达成共识的。因为彼此的利害关系就是不同的。

这就好像,在许多时候,底层百姓很容易感觉肉食者鄙;而肉食者却很容易认为自己是精英阶层。

牛李二党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在宪宗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李党的代表人物,已处于政治舞台的顶层了;而牛党的代表人物呢,还是一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

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自然是不同的。

作为执政者,面对各种社会问题,自然会强调客观,而不会轻易承认,这是因为他们无能,更不会承认这是因为他们贪污腐败造成的。

作为底层急于博出位的政治人物,面对各种社会问题,自然习惯性地强调主观;总而言之,这就是执政者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直接就把相关问题归于执政者贪婪自私。

牛党的代表人物,当时还属于下层的、急于上位的政治人物,所以在考卷中,就大肆非议执政者(也就是后来李党代表人物的父亲)。

在这一轮轮争战中,牛党代表人物虽然处于下层,但是因为表达了社会的普遍不满,而表达的也非常有水平,所以当时就压了李党一头。

第一,他们并没有把矛头指向皇帝,所以皇帝看着他们非议时政的文章,也感觉非常有道理。

第二,他们并没有一杆子打倒一船人,所以考官看着他们非议时政的文章,也感觉非常满意。

这样一来,就是把李党代表人物的父亲(宰相李吉甫)弄得非常没面子。

据普遍说法,牛李二党的梁子,就是在此时结下的。

宪宗对有关部门推举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生举行考试,伊阙县尉牛僧孺、陆浑县尉皇甫、前科进士李宗闵等人,指明并陈述当时政务的过失,都能够毫无避讳。吏部侍郎杨於陵、吏部员外郎韦贯之担任主考对策的官员,韦贯之将牛僧孺等人纳入成绩优秀的上第中,宪宗对他们也很嘉许,颁诏命令中书省对他们从优安排。

而随后呢?对于国际的、国内的大事,两党常常都是各执一词。总而言之,一方认为应该强硬,一方就认为应该韬光养晦;一方说应该全力解决,一方必说应该适当维持现状。

类似的分歧,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更难说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争斗进行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掺杂意气之争,更会掺杂争权夺势的意味。

对于这种事,如果乐观地看,这就是传说中的两党执政啊。

总而言之,两派互相制约,不论哪一派执政,都有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约束他们、监督他们。乐观的看,哪一派官员也不敢在台上胡折腾啊。

总而言之,两派互相制衡,一派上台,另一派就下野;一派工作干得不好,马上就会被另一派取代。乐观的看,哪一派在台上,也会积极工作啊。

而实际上呢,对于类似的制约作用,大家永远也不要高估。因为面对他们共同的利益时,他们就会达成惊人的默契;面对各种具体的工作,他们会没完没了的互相拆台。

牛李二党最经典的一次冲突,大约是这样的。

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众多大佬都私下向考官打过招呼。最后开榜时,总会有许多人落选,而一些打过招呼的大佬们,有点想不开,就就向皇帝揭发说,整个考试过程,一直都是在暗箱操作。

这样一折腾,考官受到了处罚;而在李党大佬的推动下,牛党大佬也受到了处罚。从此以后,据史书所说,“从此以后,李德裕和李宗闵二人各分为朋党,相互倾轧,近四十年。”

面对此情此景,牛党大佬希望考官也撕破脸皮和李党大闹。

总而,那些揭发你的人,也都曾写信让你关照他们的亲朋好友,你可以把这些书信交给皇帝,皇帝一看,自然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换而言之,什么叫整个考试过程都是暗箱操作,无非是因为他们希望考官照顾他们的人,考官没有满足他们的愿望罢了。

考官对此说了,我是君子,君子怎么可以公布别人的私信呢?

其实呢,这是因为考官知道,如果真敢把这些私信拿出来,就等于把天捅下来了。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还不十分完善,所以内幕一旦被挖出来,难免会让皇帝感觉,所有的官员都不清不白。

所以这件在牛李党争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冲突,就是以一方极尽君子之风的方式结束了。

总的,在事涉大家共同利益的事上,不论什么党,也会保持应有的底线,谁也不敢随便越界。

寻贬徽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李宗闵剑州刺史,右补阙杨汝士开江令。初议贬徽,宗闵、汝士令徽以文昌、李绅私书进呈,上必开悟。徽曰:“不然。苟无愧心,得丧一致,修身慎行,安可以私书相证耶?”令子弟焚之,人士称徽长者。

在甘露之变前,牛李二党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压,因为当时的唐文宗就非常讨厌牛李二党,而唐文宗的亲信郑注、李训为了专权,更是借机把牛李二党的大佬、附属全部赶出了中央政府。

这时,李德裕和李宗闵各有自己的党羽,相互之间极力排挤对方,声援同党。文宗对此十分忧虑,经常感叹地说:“诛除河北三镇的叛贼容易,但去除朝廷的朋党实在太难!”

这时,郑注和李训对他们所厌恶的朝官,都指斥为李德裕和李宗闵的党羽,每天都有人被贬逐。上朝时,百官的班列为之一空,朝廷上下人心恐惧。

我前面说过,仇士良可以对在朝官员肆意砍杀,就是因为这种砍杀,显然符合牛李二党的利益;而且仇士良大举砍杀在朝官员的结果,就是为了牛李二党再度大举复出扫清了道路。

但是甘露之变后的党争中,牛党明显处于了下风。

因为唐文宗死的时候,皇太子、安王、颖王竞争皇位继承权,牛党竟然没有选择支持颖王;而颖王就是后来的唐武宗。既然如此,唐武宗上位后自然会优先重用李党;而牛党只能靠边站了。

唐武宗时代,大约是李党最风光的时候,而这也意味着牛李党争,已快谢幕了。因为牛党已普遍靠边站了,李党一支独大,也就无所谓什么党争了。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也算一个强势皇帝;所以唐武宗重用李党首脑,也就是一个强势皇帝重用一个强势宰相罢了。

唐武宗有多强势,我们只要知道两件事就可以了。

甘露之变中,仇士良牛到了天上,一度有凌驾于皇帝之势,更可以决定谁当皇帝。但是唐武宗上位后不久,就把仇士良逼得一退再退,最后仇士良只能选择主动辞职。单就这件事,大约可以看出来唐武宗有多强势了吧。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之所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是因为他还干过一件非常牛的事,那就是他对佛教大打出手,成为中国历史上打击佛教最大张旗鼓、最轰轰烈烈的四个皇帝之一(三武一宗)。这似乎更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强势的皇帝。

面对这种强势的皇帝,李党大佬坐在宰相之位上,自然只能以皇帝的助手身份存在。

而且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博弈,在国内、国际大事上,帝国政府意见渐渐也算统一了,在这种背景下,党争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而这也是李党可以一枝独大的重要原因。因为帝国政府在重大事件上,不存在了普遍分歧,反对党就难以兴风作浪了,执政党相对更容易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退位后,他的小叔叔唐宣宗上位了。

唐宣宗是一个极尽传奇色彩的皇帝,也是一个标准的强势皇帝,牛李党争遂渐渐成为历史。

当然了,牛李党争的复杂就在于,争论到最后,到底谁是牛党?到底谁是李党?历史学者都会存在了分歧。党争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唐宣宗时代有没有党争?历史更存在分歧了。

总的来说,党争就是穆宗和他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时期皇帝替换的太频繁,而且帝国在国内、国际大问题上存在太多分歧,才出现的产物。谁是李党、谁是牛党?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当时帝国政府拉帮结派非常严重,争得一地狗血就可以了。

这种争斗,随着帝国出现强势皇帝,随着帝国在国内、国际的问题上有着比较持续稳定的政策,自然就会消除了。

帝国大规模的党争结束了,而且帝国也一度呈现出中兴的迹象,但一切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唐宣宗在位13年的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最好的一段时间,人们说起唐宣宗时,常常都是拿他和李世民相比的。但是很不幸,唐宣宗刚死,底层叛乱就开始陆续出现,21年后,黄巢就杀入了长安城!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大唐亡于黄巢之乱还是亡于藩镇割据呢?
下一篇
安史之乱后大唐延续了100多年,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