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安史之乱后大唐延续了100多年,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安史之乱后大唐延续了100多年,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安史之乱开始后,大唐帝国延续了100多年。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么长的一段历史,在历史书上,基本上被一个著名的“藩镇割据”之词给代表了。稍具体的细节,就如同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历史一样,人们只是空闻其名,却很少知道它的具体内容。

对这段历史稍有点了解的人,也很容易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安史之乱后的100多年的时间里,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无道,否则早就把藩镇割据早就结束了。

翻开这段历史,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竟然都是不可理喻的信任宦官。

比如,唐肃宗竟然让大宦官鱼朝恩指挥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路节度使打仗,于是马上就要结束的安史之乱,遂变得漫漫无期了。

再比如,唐代宗信任大宦官程元振,因此被人打得逃出了长安城,依然是执迷不悟的继续信任宦官。

唐德宗更把宦官制度弄得系统化、制度化,于是由宦官担任的中尉、枢密使成帝国最有权力的官员。以至于若干年后,谁能当皇帝,就是由这几个宦官说了算。

至于唐宪宗更绝了,竟然一度计划让大宦官当三军统帅,虽然唐宪宗吹牛说,宦官就是他的家奴,但是他很快就让宦官弄死了。

唐宪宗之后,宦官的权力更是失控了,因为皇帝不能让宦官满意,常常就面临生命危险,更主要的是,谁能当皇帝,就是宦官说了算。

更神奇的还在于,皇帝大权在握的时候,也没有真正打击过宦官制度,所以直到大唐帝国灭亡时,宦官始终都是中央政府的主宰。

我在写历史时,总是在极力证明,环境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环境,历史是众多人共同谱写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何去何从,对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西晋帝国成立之后,司马炎分封诸王酿成八王之乱,然后西晋就稀里糊涂的灭亡了。

以后呢,帝国换了一个又一个,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都是不可理喻的继续分封诸王。

更神奇的还在于,一个接一个的帝国都是因为皇族诸王内讧走向灭亡,但是新建立的帝国,依然都是不可理喻的这样玩。

这样一玩,就过去了三百多年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

用唯心史观去解释,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都不懂得吸取历史教训,或是他们的智商一个比一个堪忧。

因为处于唐玄宗之前的三四百年时间里,随便拉出个初中生也知道,绝不可分封诸王,更不可信任外戚。但是,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是连这种最基本的道理也整不明白。

但是用唯物史观去看,显然是因为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是豪门贵族阶级,所以谁处于皇帝的位置上,也只能饮鸩止渴般的重用皇族、外戚。虽然谁也知道,重用皇族、外戚肯定会坏事,但是他们也是没的选择。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帝国,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都不可理喻的信任宦官;而且都也无法改变军人势力高涨的事实。这一切,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才算是改变了。

这种混乱的历史,足足持续了二百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用唯心史观去解释,答案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统治者不懂得吸取历史教训,或是他们的智商一个比一个堪忧。

因为处于安史之乱的时代,随便拉出一个初中生也知道,绝不可以信任宦官;更主要的随便拉出一个初中生也知道,只要摆上一桌烧烤,把拥兵大佬们叫过来,发上一排大红包,就可以解决军人失控的问题。但是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是不懂的。

但是用唯物史观去看,显然是因豪门贵族作为一个阶级,力量越来越弱小了,所以皇帝终于不用分封诸王、重用外戚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巩卫皇权了,但是建立一个成熟官僚政治格局的机会还不成熟,所以军人势力失控了。

不论我们怎么非议那个时期的皇帝,有一个事实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困扰中国历史几百年的诸王、外戚之祸,似乎不复存在了。

我年轻时一直不能真正理解唯物史观,后来看的历史书多了,我渐渐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着,而且还是不可理喻的,以极其错误的方式重复着。简单的看,随便让个初中生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也可以终结这种问题,但是换了一个皇帝又一个皇帝,总是让这种错误不断重复。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显然是因为当时的客观环境相似,所以历史的主角换了又换,但是行为都是大同小异的。

我最初选择以两晋南北朝,作为表达我历史观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这段历史,一直都处于惊人相似的、不可理喻的重复着。

在这种惊人相似的、不可理喻的重复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清皇权的本质。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的无奈的与脆弱,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他永远都在各种力量的挤压下存在。

表面上,皇帝无所不能,其实呢?他们只能依靠众多明知不可为的方法(比如,加强皇族力量、加强外戚力量)去保证自己高高上,更主要的是,就算他们知道,这这样玩,就是如同饮鸩止渴,他们常常也无法拒绝。

而后来写的几段历史,通常也都是在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历史是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人共同创造的;而是历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上万年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所以任何一个人,不论他有多牛X,相对于这个巨大的基数,也是非常渺小的。

我的这种观点,之所以受到许多人本能的排斥,主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熟悉的历史,通常都是英雄奋斗史、创业史。

在这种故事中,它通常会模糊历史背景,让我们很容易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除了英雄人物,其他人都是打酱油的;所以,整个历史就是这个英雄人物谱写的。

在这种故事中,它通常只会选取一个历史片段,让我们很难看到太多惊人雷同的、反复出现的、看似极为简单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英雄人物;所以容易让人感觉,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代的。

晚唐、残唐五代(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这段历史,人们之所以不熟悉,主要是因为这200年的历史,让人感觉一个英雄也没有。

因为不就是一个军人势力失控的问题吗?随便出个英雄人物,分分钟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最简单而言,“天才”的赵匡胤出来,弄了一桌烧烤,摆了几箱啤酒,放了一大堆红包,直接就把它解决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对于那200年的历史,人们容易一片空白,因为你想把它写成一个英雄让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都无法做到。

因为你不论拿哪个牛人当主线,也只能写成一个历史片段,关键是这个牛人,也实在不像英雄。因为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200年间,出现了太多的历史人物。除了天才的赵匡胤,懂得摆一桌烧烤解决军人势力失控的问题,还有谁懂得呢?

两晋南北朝三百的历史,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人们也容易一片空白。

五胡乱华到隋朝灭陈300年间,出现的历史人物,除了天才的隋文帝,谁曾让天下一统了?

这样一写,这两段跨度500年的历史,数风流人物,也就是隋文帝、赵匡胤了。

三国历史之所以人们非常熟悉,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以惊人的天才,作了这样一个构架,那就是诸葛亮在出山前,就知道汉室无法中兴了,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要强为之。

于是这样乱糟糟的历史,遂因为这样一个设定,也有一个完整的英雄传奇主线。总而言之,刘备、诸葛亮君臣一心致力于汉室复兴,但是折腾来折腾去,终于最后还是一场空。而大家只要对刘备、诸葛亮的人物经历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对整个三国历史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而两晋南北朝、晚唐、残唐五代这种乱世,显然无法弄成这种某个英雄奋斗、创业的故事;哪怕是想写成一个英雄无力回天、遗恨而亡的故事,都无法做到。因为舞台太广了、时间太久了,哪个英雄人物从时间上、空间上涵盖的范围都太有限了。

而各个王朝漫长的、稳定的时期,通常也因为无法弄成这种英雄奋斗、创业的故事,所以人们通常也比较陌生。

相对而言,隋唐历史(安史之乱前),相对比较幸运。因为它有200多年时间跨度,但是我们只要对四个小故事,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把全部贯穿下来。

第一个故事:隋文帝横空出世,结束了三百年的天下纷争。

第二个故事:隋炀帝昏庸无道,于是天下大乱。少年英雄李世民神功无敌剪灭群雄,然后像范本一样存在的明君形象,实现了贞观之治。

第三个故事:一个宫中弱女子武则天,在男权时代,爬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第四个故事:唐玄宗创业的故事。一个前期英明神武的明君,让大唐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进入巅峰时代,然后突然变得昏庸,让帝国衰落了,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衰弱了,于是从此以后,重振汉唐雄风,成为中国人永远的梦想。

这段历史,足足有200年,但是你只要对这个四人物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把这200年的历史基本贯穿下来。

越是对历史背景不熟悉的人,越容易夸大英雄人物对历史的作用。

比如,因为中国的历史学者都对隋朝历史比较熟悉,所以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以至于有人说,翻开中国历史,没有比隋文帝成功更容易的人了。因为隋文帝并没有经过什么奋斗,就成了帝国最有权势的人;而在此前,宇文泰兼并了四川,宇文邕兼并了关东;隋文帝上位后,以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一举灭了陈国,于是天下一统了。

总的来说,在中国传统历史上,隋文帝恐怕也就是和司马炎相提并论的人物。

但是外国历史学者一写这段历史,那可了不得了。因为一些外国历史学者,只对这段历史有基本的大概了解,难免会认为隋文帝就是如同天神一样的存在,因为五胡乱华之后,中国混乱纷争三百年,谁也无法让天下实现统一,而隋文帝三下五除二就让天下统一了。

这样一写,隋文帝在许多外国人眼中,那就是只有秦始皇才能相提并论的政治人物,历史地位之高,完全可以碾压其它所有帝王将相。

其实,绝大部分的英雄人物,都是类似原因塑造出来的。

总而言之,我们把聚光灯都打在他身上,让人难免会有一种错觉,整个历史的变迁,就是因为他的出现。

我还是一贯的观点,那就是历史是由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人、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创造出来的,任何一个人相对于这一切而言,其实都是渺小的。当我们把聚光灯照向更多的人,更长的时间跨度,自然会发现,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揭秘:晚唐的“牛李党争”到底持续了多少年?
下一篇
不孕?痛经!小心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