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2月初,刘邦在洛阳正式即位称帝,朝代就以他的封号——汉王之“汉”字为名。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布衣天子,刘邦的胜利从此结束了上古时代延续几千年的贵族传承,开创了“布衣将相”的新格局。如果用四个字形容刘邦此时的心境,那就是且喜且忧。喜的是平生最大的劲敌项羽已被剿灭,忧的是自己这个皇帝更像是诸侯王们选举的盟主,既然是盟主就有换届的可能性。因此,刘邦在后来果断地接受了戍卒娄敬的建议:徙都城于长安,利用山川形胜压制异性诸侯。但是刘邦迁都关中,无意中又要面对一个新的对手:北方匈奴。
作为被秦王朝重创过的草原民族,匈奴在秦亡后并未涉足中原的内乱,他们仅是再次越过阴山,重新控制了河南地,即鄂尔多斯大草原。再具体说来,汉朝的北部疆域已经从秦时的阴山河套一带缩回了秦昭襄王修建的长城一线。匈奴人如果高兴,他们的骑兵可以顺着陕北高原一路南下推进到长安,刘邦再次面临着秦朝初年的国防压力。还好,游牧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依然很强大,在不确定汉朝是否拥有秦朝一样的军事实力之前,他们还不愿意以一敌二。更多的是时候,匈奴人还是喜欢用小股游骑进行有限的掠夺,但刘邦却认为匈奴人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刘邦还未真正实现一家独大的时候。简而言之:如果匈奴人和意图谋反的诸侯王联合起来,那么新兴的汉帝国将会再次面临分裂。事实上,刘邦在楚汉战争期间的合作者、后来被封为诸侯王的韩王信就应验了刘邦的担忧。
公元前201年,有感于韩王信分封的宛叶一带靠近洛阳,刘邦便将他迁徙到了受胡骑骚扰严重的太原之北。不久,被匈奴人围困在马邑的韩王信见汉朝援兵迟迟不到,遂认为刘邦在使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一怒之下,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并率部带领匈奴人越过恒山山脉,将战火烧到了晋阳。如此,本用来北上解围的汉军主力瞬间变成了平叛之师。后来的结果耳熟能详,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骑兵诱入白登山包围了7天7夜。期间,刘邦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马。”
经历三年楚汉争霸战的刘邦很清楚匈奴的庞大骑兵队意味着什么?当年他就是靠着快速敏捷的骑兵切断了项羽粮道,赢得了战争。此后,刘邦再未提及出征匈奴的事。实际上,即使刘邦想要发动二次北征,汉朝的情况也不允许。且不说函谷关以东的异性诸侯在蠢蠢欲动,单是政府掌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不能支撑汉朝进行一场类似蒙恬北驱匈奴的长期战争。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故而,恢复秩序成了汉朝的首要任务。
最先要解决的是召回在战争中流亡的百姓,让他们重新回到原来的土地上进行生产,故而刘邦加快推行了称帝时发布的“复故爵田宅”令。不过,西汉政府直接掌握的人口还是很少。其中重要的原因即是刘邦为钳制异姓王先后分出了淮东、薛郡、东海、彭城、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等共计215个县交给刘氏同宗子弟立国。加上淮南王英布和彭越的封地,《汉书》记载汉朝直接控制的土地仅剩下15个郡。因为人口减少,汉朝收纳的税赋随之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汉朝从根源上着手,进一步完善了口赋制度,想要凭此快速增加人口。
口赋,即后世所称的人头税。最早出现在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史载“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秦朝统一后,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汉承秦制”,刘邦继承了秦法并略做了修改。按照西汉律法,口赋按照年龄不同又分为两种。一为口钱:规定凡七岁到十四岁,不论男女,每人每年上缴二十钱用以敬奉皇帝。二为算赋:凡十五岁到五十六岁,不论男女,每人每年向国家缴纳一百二十钱,此为一算,用于充当政府整治车马府库的经费。因为西汉重农抑商,所以汉律又规定商人和奴婢的算赋要加倍。当然,以上均为普通的征税手段,算赋条目里接下来的一条规定才是汉朝最重要的杀招,“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意思说,女子年龄在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还未嫁人则要征收五算的赋税,即600钱。如果加上十五税一的田赋和每人每年六十三钱的献费(名义上是诸侯王及地方官吏献给皇帝的,初无定数),对普通百姓的压力可想而知。故而,家中有女的百姓吗们往往会在女子十五岁前将其嫁出。如此,经过46年的经营,到了文景两帝时期,汉朝的人口已经由汉初的1300万人口涨到了2500万;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人口又涨到了3400万。后来,正式凭借雄厚的人口基数,汉武帝终于在公元前128年发动了北逐匈奴的大规模复仇之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