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东北地区以及毗邻的蒙古草原一带,因为远离中原,僻处一隅,曾经是很多游牧部族和渔猎聚集区,这些部族被统称为“东胡”。从唐朝中期开始,东胡中的一个部族契丹人,逐渐兴盛起来。契丹人生性骁勇剽悍,强健无畏,勤苦耐劳,人口和地域疆土不断扩张。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最初契丹人分为八个部落,彼此之间实力相当,互争雄长,连年战乱。直到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契丹人出生了,他就是日后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是他结束了契丹人的内斗和混乱局面,建立起统一而强大的契丹帝国,也就是辽朝的前身。
《契丹国志》记载,辽太祖阿保机“生而拓落多智,与众不群。及壮,雄健勇武,有胆略”,不仅具有契丹勇士标准的勇悍作风,还精于谋略,见识超群。凭借超群出众的胆识和才干,阿保机受到契丹各部落的拥戴,“部落惮其雄勇,莫不畏而服之”,于是阿保机当仁不让,成为契丹公认统帅,“阿保机称王,尤雄勇,五姓奚及七姓室韦咸服属之”。
阿保机虽然已经成为契丹实际意义上的皇帝,但他不脱尚武之风,依旧练习武艺,上阵冲杀。史书记载,阿保机的射箭技术堪称一绝,“好骑射,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他膂力过人,能够拉开常人难以驾驭的硬弓,射透厚约一寸的铁板。当然古代由于金属冶炼工艺落后,所制成的铁的纯度较低,硬度和刚性都不足,即使如此阿保机的箭术也已非常惊人。
阿保机靠他的精湛射技,还曾创造过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著名事件:阿保机射龙事件。《辽史》记载,“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夏五月庚辰,有龙见于拽剌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库”。920年5月,阿保机外出打猎,在拽剌山河边射死过一条“龙”。
《契丹国志》也有大同小异的类似记载,阿保机“游猎弥旬不止,有黄龙在其毡屋上,连发二矢,殪之,龙坠其前”。有条“龙”趴在了阿保机的大帐顶上,阿保机连发两箭,当场射死了它。
阿保机“射龙”事件影响很大,除了契丹史料中有记载,中原汉人的众多史料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黑水之西有连山,谓之夜来山,极高峻。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近西有远祖射龙庙,在山之上。有龙舌藏于庙中,其舌如剑”。由此可知契丹人还专门建了一座庙,来纪念此事。
一直到了南宋,学者洪皓在著作《松漠纪闻》中还提到,辽国灭亡后,阿保机射死的那条“龙”的骸骨被金国人得到,保存在皇宫中,一直到金宣宗迁都开封后,才不知所踪。
中国古代皇帝为了营造“受命于天”“天权神授”等氛围,都以“真龙天子”自居,都喜欢在自己的履历中或多或少地与龙扯上点关系,其中绝大部分几乎都属于杜撰的无稽之谈。但阿保机的这次射“龙”事件,却有点与众不同,无论事件的影响面之大,还是影响持续时间之长,都极为罕见,而且还被自然科学家沈括收入书中,而且还有“骸骨”存世,都仿佛在证明,阿保机“射龙”之事并非空穴来风。
但现代科学早已证实,龙只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这种能够飞天入海、腾云驾雾、兴云致雨的神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那么,阿保机射死的这条“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从现代自然科学和动物学角度分析,如果阿保机射“龙”并非出于杜撰,那么真相应该只有一个:阿保机射死的是一条大型蛇类。北方大型蛇类比较罕见,在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的古人心目中,很容易被和传说中的“龙”联系起来,被误认为是龙的化身,结果被人们加油添醋以讹传讹,造成了影响力很大的阿保机射“龙”事件。这也是此事唯一可能的现实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