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天气一凉,总有一部分人提前入冬:别人还在穿大衣,怕冷的人已经裹上了羽绒服;别人还在喝温水,怕冷的人已经拿起了保温杯……为什么有些人对“冷”特别敏感?哪些习惯会让你越来越怕冷?如何温暖过冬?一起来看看吧。
对冷敏感的几个原因
人在健康状态下,饥饿时比饱腹时怕冷,运动前比运动后怕冷。由于基础代谢率与年龄、肌肉含量等有关,大多数女性比男性怕冷,老年人比年轻人怕冷。但如果近期突然明显怕冷,要引起注意。
身体缺铁。怕冷人群体内铁元素几乎都不足,铁元素不足血红素就少,降低了血液吸氧能力,让组织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身体不能产生更多热量而感到寒冷。
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出现异常时,分泌甲状腺素减少,减慢血液循环速度,产热量就不足。尤其更年期雌性激素水平低,不利于神经血管稳定,从而出现腰腹部以及手脚发冷。
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硬化狭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其临床症状就有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
药物副作用。如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失眠、怕冷、等。
3个习惯让你越来越怕冷
除了病理性因素,很多不良习惯也会让你比别人更怕冷。
1.不爱运动。相关研究证实,运动时肌肉收缩可产生更多热量,中低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热量是安静时的3至5倍。常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怕冷症状。
2.爱吃素。脂肪有助提升饱腹感,身体也会感觉更暖和。不少人吃肉太少,铁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总感觉冷。
3.穿衣太紧。紧身衣物容易导致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脚冰凉,甚至诱发冻疮。气温偏低时,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想温暖过冬试试这些办法
睡前泡脚。晚上7至9时,用40℃左右的水,浸泡双脚15至20分钟(不宜超过20分钟),让水漫过脚踝,泡至微微出汗。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并穿上保暖袜子。
增加热量摄入。天冷消耗能量增多,需适当增加摄入,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避免摄入过多脂肪,最好选低糖、低脂、高热量食物,如鱼肉、鸡肉、豆类。
护好身体6个部位。防寒是保护关节、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措施。护好头部、颈部、后背、双脚、肚脐、膝关节等部位,整个人就会暖和很多。
通风、保湿。冬季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不及时补水,皮肤容易干裂,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令人感到更冷。因此,应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别等渴了再喝。
控制温度。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疾病,建议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至20℃,最高不超过26℃。
多晒太阳。多出门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防止骨质疏松,提高抗寒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