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幼儿教育 先爬还是先走?如何锻炼宝宝爬行?

先爬还是先走?如何锻炼宝宝爬行?

文:花时间

图:网络

爬行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关于感统失调

不少家长听说过一个词叫做“感统失调”。百度百科上对这个词的定义如下: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统失调”并不是疾病,说白了,就是人体五感要和大脑协同运作,但有“感统失调”的孩子,身体和大脑的配合差。在“感统失调”这个理论提出之前,许多有这方面表现的孩子是被诊断为智力障碍的。

搜索一下感统失调的表现,会发现从运动和学习能力滞后、胆小、多动、分离焦虑、脾气暴躁,到恶作剧,逻辑思维差、方向感缺失等方方面面都有包括。造成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从胎位不正、剖腹产这些迫不得已的选择,到对孩子过度保护、孕期过量饮酒、浓茶、咖啡等细枝末节的生活方式。

虽然“感统失调”只是一个理论,近年来也有人质疑其正确性和严谨性,但目前依然是一个被医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不是科学家,在这里我们不去争论这个理论究竟如何,而是作为家长的立场,来看看采取什么措施对孩子有好处。

为什么提倡爬行

“感统失调”的康复训练中,最容易在家操作的就是触觉训练和爬行训练。而从出生就开始给宝宝做抚触、不让宝宝错过爬行期,也都是避免孩子“感统失调”的最重要方式。有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统失调”的最佳手段。

爬行是孩子出生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需要身体各个部分综合协调使用。大脑就像个指挥官,一方面要调度视觉、听觉、触觉,一方面要处理四肢的协调运作,并在此期间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和距离感……等等,要完成一步爬行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大脑要飞速运转来操作的工作可是非常繁琐,而这对孩子的发育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会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先爬的宝宝会比先走的聪明”。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充分爬行的宝宝,其肢体协调性往往会比没能充分爬行的宝宝好许多。

为什么孩子会先走?

是否过早扶站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就是先会走的,他就是不爬,非要走,天生这样我没办法”。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大家仔细想一想,在孩子本应该学习爬行的月份,或者在此之前更早,如果家长从来没有将孩子抱起扶站,孩子会知道“站”是什么东西吗?

看婴儿的发育是一间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会经常让人和“进化论”联系在一起:先是在“水”中,鱼一样有尾,不呼吸空气,慢慢尾巴褪去,出生,四肢着地,匍匐,爬行,再渐渐学会扶站,直立行走——看人类的婴儿从怀胎到长大,仿佛是在重复这个物种的进化过程一般。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如果说,有什么原因造成这个过程被打乱、被妨碍,毫无疑问是来自家长的外力——我们没有尊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所以,在孩子不会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早地、频繁地将孩子扶站。有的家长说,这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当然,哪怕医生查体都会有相关项目,所以我们也强调“频繁”这个词。小婴儿在6个月以前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虽然会有对个别事件“深刻记忆”的可能,但大部分情况下的记忆力都比较短。那些四五个月就记住如何踮着脚站立的宝宝,往往是家长频繁“抱”出来的——抱着孩子,让孩子站在自己腿上或床和沙发上。

大家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引导是多么重要,父母的错误意识和观念可能会不知不觉影响到孩子,甚至造成伤害。

有一次我在早教班看到一个9个月的宝宝,推着学步车满屋子快速走,成了活动室里的一道移动风景,所有的人都在看这个孩子,他的几位家长非常得意洋洋地站在一边,觉得孩子这么早走得这么好特别拉风。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其他家长都在看这个孩子的脚。这个男宝宝的直立程度和行走速度比许多一岁以上的孩子都要更强,但他的脚自始至终都呈现芭蕾舞者的样子——孩子只会用脚尖走路。看着家长得意的样子,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这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伤害,又会如何影响孩子未来的发育。

是否忽视了体重管理

还有一部分宝宝,之所以先会走而跳过了爬行期,是因为在学习爬行的月份运动不起来——太胖了。过胖的宝宝比较容易有这个困扰,即是身体过于沉重,学习爬行的时候,对于臂力和腿力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家长应该要注意对宝宝进行体重管理(这个话题我们之前讨论过了,不再赘述),不要让孩子过胖,不仅会造成宝宝成年的未来长成个胖子,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孩子的运动发育过程。

是否感统失调

一些孩子并不胖,家长也没有经常扶站,这部分孩子到了该爬的月份,爬行不会,站着也不会,排除疾病后,家长要考虑我们之前提及的“感统失调”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例如抱着过多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去尝试怕有危险,要改善就要帮助孩子进行一些训练,让孩子更快掌握爬行的技巧,培养肢体协调性,以后再慢慢让孩子自己向站立过渡。

如何锻炼宝宝爬行? 从多趴着开始

后台经常会有家长提问:我的孩子X个月了,还不会抬头怎么办?我家孩子X个月了,还不会爬怎么办?我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从一句话开始的:排除疾病的情况下,多趴着就行。

孩子醒着的时候,没事儿就可以趴着。家长怕孩子累的话,可以每趴20分钟就让宝宝休息一会儿。多趴着可以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帮助颈椎形成正常的生理曲度,可以避免枕秃,还可以减少孩子把头睡偏的几率。所以不要再问什么枕头对纠正偏头好了,多趴着就是最好的良方。

多趴着对于预防和改善偏头有一定好处

如何引诱匍匐

我家宝宝是在5个多月开始匍匐前进,满6个月学会手膝爬行的。事实上8至10个月学会手膝爬都是正常的。孩子爬行的时间有早晚,家长不用特别介意,重要的是不要人为让孩子错过爬行阶段。

通常孩子在5至6个月大的时候就为爬行做准备了。家长会发现孩子四肢着地趴着的时候开始有挪蹭,他们往往以腹部为中心,有的宝宝会倒着挪蹭,有的宝宝原地打转,有的是匍匐向前,这都是正常的。家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宝宝,教孩子如何行动。

可以用毛巾、床单卷成滚筒放在孩子身下,孩子可以腾出双手来玩玩具,就更愿意趴着

我家宝宝最早是原地打转,像秒针一样,有时候顺时针180度,有时候逆时针180度,一会儿就转一圈。这就是孩子开始能有所行动的表现,但因为肢体不协调,力量也不够,就没有方向性,无法向前。家长可以开始用他喜欢的东西放在前方一定距离引诱他,让孩子更有前进和努力的动力。

【Tip 1】细节方面的小建议:

一是早点准备爬行垫。个人不建议让孩子在床上练习爬行。虽然孩子刚开始学爬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没有那么危险,但问题是床垫过软,无法提供较好的支撑力。学过初中物理,大家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吧?孩子要爬行,势必要给地面一个力量,形成的反作用力才能推动孩子向前。但是床垫比较软,就会让这个力量减弱。

二是在家练习爬行时,室温足够的情况下,不建议穿袜子。一方面有袜子容易打滑,影响孩子的抓地力和对地面的感受。另一方面,孩子刚开始学习运用下肢蹬地的时候,是那些小脚趾在用力抠住地面的,袜子会增加阻碍,不方便使力。

脚趾内曲抠地的宝宝

我个人对孩子比较放养,两个月还允许孩子在床或者沙发上趴着练习翻身,三个月会翻身以后就放到地垫上去了——只要有本事,你就摸爬滚打吧!——让孩子充分感受地面,在后面孩子学习行走的时候也是很重要的。其实上面给大家提出的建议,还是我们说过的道理:尊重人类发育的自然规律。

家长的引导示范

六七个月以后,孩子的上肢和腿部力量都加强了,有些孩子就可以肚子脱离地面了。这期间即使不会爬行的宝宝,也可以伸开四肢,让躯体和地面平行,前后晃动身体了。在孩子这么做的时候,家长不要在旁边一直说话碎碎念,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默默在旁边看就行了,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家长要让孩子充分感受这种对肢体协调的试探,孩子正在学着如何用大脑控制他的四肢。

如果孩子出现想要向前,却总在后退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引导措施。例如肢体摆位,将孩子的左手向前牵引,然后在后面推动右脚,牵引右手,再推动左脚,教孩子肢体配合的交叉爬行。也可以用家里的被单卷成筒状,放在孩子腹下,推动滚筒,让孩子感受向前的感觉,这个方式也可以增加内耳前庭刺激,对平衡感的发育有好处。

多重不同的体验

大部分孩子在9至10个月都可以自己掌握手膝爬行的要点了,会在爬行和坐着之间切换。如果对于交叉爬行还不熟练的情况,可以用我们上述方法来引导训练。这个时候主要靠多爬来熟练了。

家里没有楼梯,孩子可以爬沙发,但要注意安全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爬行空间,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多种不同的爬行场景会更好,例如爬楼梯、翻越障碍物的不同地形条件,爬地板、地毯等不同地面材质,前者对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有好处,后者对孩子的触觉发育很有好处。(家里没有楼梯和障碍物也没关系,家里都有沙发、靠垫,大不了还可以爬过爸爸妈妈——是的,孩子会这么做的)

自然而然过渡到走路

会爬行的孩子会自己爬到有较高物体的地方,并尝试自己扶着站起来,能够扶站、挪步的孩子,离学会走路就不远了。所以就像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家长无需过多干涉,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安全、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按照自然规律发育。

说到在这里,特别提及一下运动能力发育较早的宝宝家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我个人遇到的问题就是孩子运动能力还不错,行动发育都挺靠前,结果刚满7个月就自己爬到沙发边上,扶着沙发站起来挪步走动了。因为担心过早走路对腿部发育不好,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不要这么快结束爬行期,因此采取了分散注意力、引导爬行的措施,刻意没有让孩子继续走路。方法是,发现孩子自己扶站,家长就到有一定距离的另一端,用玩具引诱,孩子为了快速移动就会爬过来,坐着玩玩具的时候,也会暂时忘记“想站立”这件事。

所以,过早和过晚都不见得是好事,家长们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Tip 2】其他小要点

1、宝宝爬行期建议着装是连体哈衣,分体衣裤在孩子爬行时容易让腹部裸露,并不方便。由于膝盖经常摩擦,家长也可以给宝宝准备护膝袜套,可以保护膝盖,但注意要让小脚丫露出来哦。

2、要注意安全,包括地面不应该有尖锐物体,或者任何宝宝可以捡起、吞咽的小东西。有的家长会选择安全护栏,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多一些空间体验不选择护栏,也是有道理的,但要注意电源、家具边缘等可能造成磕碰的东西。

3、爬行初期,左右不协调、用力不同,或者踮脚爬、拖着一条腿爬,都是正常的,随着孩子熟练慢慢就会得到改善,如果长时间没有改善的迹象,要就医检查。

4、在孩子学习爬行期间,穿插进行一些内耳前庭刺激的训练,会大有益处。具体可以参考我们提供的早教训练方案。在微信中回复“方案”即可获得。

5、对于孩子已经1岁左右、当初跳过了爬行期的宝宝家长,也不要太紧张,纠结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善孩子的感觉系统发育。例如可以让宝宝尝试爬楼梯,或者儿童游乐园中一些可攀登的道具,总之让孩子手脚协调去攀爬,对于锻炼肢体协调还是很有好处的。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宝宝的爬行到底有多重要?假期必看!
下一篇
随时随地能玩的注意力游戏 | 10个简单问题,启发孩子的洞察力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