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本名昌,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知秀网小编带来的文章。
《康熙王朝》这部影视作品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吧,尤其是陈道明在剧中出神入化的表演让很多观众都印象深刻,因为入戏太深,早先陈道明在接受采访时还一不小心自称“朕”,不得不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啊,他们的演技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其实不仅仅是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剧中还有个叫周培公的人物,同样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编剧虚构的人物,但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型的。
历史上的周培公为康熙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清朝的功臣,但是后来康熙皇帝把周培公从中央发配到了地方,最后还被处死,这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周培公的事迹。
一、阴差阳错进了皇宫
周培公出生于1632年,其实他也算是家道中落,原本父亲是朝廷的一个七品官员,但好在每月的俸禄也可以让全家人衣食无忧。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周培公的父亲在他年幼不记事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他从小便跟着母亲生活。
周培公聪慧过人,天资聪颖,在学堂念书时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超高本领,教书先生也对他赞不绝口。等他成年后,学识更加渊博,附近的很多人都来向他请教问题,渐渐地,周培公的名气就这样传开了。
他有一个交好的朋友,叫伍次友,这个伍次友也绝非等闲之辈,他是当时康熙皇帝的老师,在宫中的地位也很高,受到很多人的尊敬。伍次友见周培公对做官、治国、治民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觉得他是可塑之才,便亲手为他写了一封举荐信。
当时的周培公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却意外落榜了,说来也奇怪,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虽然都饱读诗书,但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都没有中举。
即使手里有帝师伍次友为自己写的举荐信,自己只要拿着信打着伍次友的名号进宫找皇上,谋个一官半职绝对不是问题。但是他是个有骨气的人,他不想走捷径,所以宁愿做个小吏也不愿意进宫。
但是以周培公的才华,仅仅只当一个九品芝麻官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当时他的母亲身患疾病,需要人照顾,孝顺的他选择留在母亲身边伺候。母亲去世后,周培公来到了京城谋生,却不想意外在这里遇见了当时正在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
康熙帝一眼就觉得眼前这个人谈吐不凡,在和周培公深入交流后,他决定让周培公进朝为官,就这样,周培公阴差阳错进了宫。
二、立下汗马功劳
周培公进宫不久就遇上了吴三桂带领大批军队起兵谋反这件事,当时的康熙皇帝还非常年轻,对这件事手足无措,周培公运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过人的见识,在当时很多大臣不愿意出头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带领一支军队独自跟吴三桂对抗。
当时清朝正处于闭关锁国的时期,对国外的长枪短炮接受不了,但是周培公是个聪慧的人,他就善于运用这些新奇事物。他搞来了几门大炮,看起来威力很大,往那儿一放,气势就出来了,很多吴三桂那边的小兵看见了都非常害怕。
就这样,周培公没有怎么劳民伤财,就让吴三桂失去了大批兵力,动摇了他的军心,取得了最后胜利。
收服吴三桂的周培公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城中百姓也纷纷夸赞周培公,说他肯为黎民百姓着想。
但是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一直有着“重满轻汉”的传统,因为清朝的皇帝是满族人,汉人就算立下了再大的功劳,在他们看来也是外人,因此汉人在清朝是无法担任要职的。
三、从中央发落到地方
周培公当时手里的军队已经扩大到几十万,朝廷很多满族大臣纷纷劝告康熙皇帝,让他小心周培公变成第二个吴三桂,说周培公手握重权将来一定会起步谋反。
康熙皇帝再怎么器重周培公也不可能违背祖宗留下的传统,再加上朝廷重臣纷纷上奏,康熙皇帝迫不得已将当时还在抗击吴三桂的战场上的周培公调回了京城。
就这样,周培公被调到了康熙皇帝的老家——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
康熙皇帝其实是不想发配周培公的,因为周培公在当时可以说是他的左膀右臂,给了他很多有用的意见,但无奈满朝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也不能任由自己的心思来,虽然说是皇帝,但是也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
周培公在盛京只是当了一个提督,而且周培公是南方人,早已习惯了南方的气候,突然一下子来到了天寒地冻的盛京,身体承受不住,一下子就垮了,一直卧床不起。但是他却一直心系国家,花费了自己的晚年,绘制了清朝的蓝图,在自己临终时交给了康熙皇帝。
当时康熙皇帝要收服台湾,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想起了远在盛京的周培公,打算命他前往台湾。但当康熙皇帝来到盛京,看到了身患恶疾的周培公的时候,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一代功臣,因为自己为朝廷立下了重大功劳,所以从中央被发配到了地方,实在是可悲啊。
但是周培公临终时将姚启圣推荐给了康熙皇帝,觉得他是收服台湾的不二人选,的确,后来姚启圣确实在收复台湾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周培公却永远沉睡在了盛京。
关于周培公的去世,众多历史学家一直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因为周培公一个南方人不适应气候去世的,也有人说这是康熙皇帝的故意而为之,因为康熙帝也担心周培公强大起来后会像吴三桂一样起兵谋反。但历史究竟是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
有句话叫“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也很有道理,历史上曾经立下了很多功劳的功臣后来也没有受到妥善安排,如果清朝当时广纳汉朝有才华的人,或许当时的国家会更加强大吧。
但是好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几乎没有种族歧视这一说法了,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中国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