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三国之中,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天时,这样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中,这是诸葛亮希望刘备能够做到的。然而实际上,刘备不仅没有做到,而且蜀汉的人才储备一直时三国时期最差的,以至于到了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三国之争,实际上就是人才之争。理论上来说,曹操识人用人的能力,要比刘备强得多,刘备手下的顶级人才,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五虎上将,而曹操不遑多让,谋臣有郭家、贾诩、荀彧等等,武有五子良将。更为关键的是,除了顶级人才外,梯队上曹操的二流人才胜过蜀汉一大截,刘备这边则出现了人才的断层。
但是在一人的使用上,曹操却输给了刘备,这个人就是王平。他很早就归顺了曹操,但一直都不受重用。据《三国志》记载,王平认识的字不超过10个,这也直接导致了酷爱文学的曹操对他没有多大的兴趣。王平在魏国,最高只担任一个校尉,还是个代理的,连偏将都不是,可以说是无名小卒。
这也让王平对魏国没有多大的感情,在汉中之战时,刘备为数不多在战场上战胜了曹操,王平也顺势归降了蜀国。此时,刘备则大方让他牙门将,这是将军的行列。王平带兵,颇有当年周勃的厚重之风,诸葛亮每次北伐,他都成为了铁打的主力。
最让王平出风头的是在街亭之战中,他作为马谡的副手,多次劝说不要不要涉水上山,但马谡则自以为自己熟读兵书,根本不听劝。结果被张郃杀得大败,部众离散。王平则利用一千人,摆下了空城计,吓退了张郃,收拢了部众,让军心不至于溃散。
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只不过经过后世的加工,移植到诸葛亮身上。不过在当时,王平还是获得了诸葛亮的信任。在魏延与杨仪内讧时,他曾顶住压力战败了魏延。魏延死后,他又防守汉中,以三万兵击退了曹魏十万大军来战,为蜀汉保住了江山,延续了国祚。只不过他在248年去世后,只有姜维苦苦支撑的蜀国最终还是逃不过灭国的命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