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清朝皇帝选妃主要看什么 皇帝后宫妃子为何歪瓜裂枣的

清朝皇帝选妃主要看什么 皇帝后宫妃子为何歪瓜裂枣的

还不了解:清代选妃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选妃有什么样的标准,皇帝更加看中妃子什么?门第还是品德?

在民间传说中,皇帝后宫有佳丽三千,粉黛如云。事实上并非如此。特别是到了清代时期,皇帝后宫的嫔妃几乎很少美女。有的嫔妃甚至能用“歪瓜裂枣”来形容。

为什么呢?

这与清代皇帝选妃的标准有关。

清代入关以后,建立了从八旗女子里选秀的制度。皇帝后宫里的女子,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是从八旗女子里挑选出来的。这种做法,当然是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因此,顺治皇帝早不早就出台了规定:皇族不得与汉人通婚,宫中不允许“蓄汉女”。

这一条标准,首先就将成千上万汉人美女拦在选秀的大门之外——当然,这对于汉人女子来说,真是莫大的幸运呢。

八旗女子成为秀女后,还得经过一轮挑选,胜出者进入后宫,成为皇帝的皇后或者其余嫔妃。这一轮挑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品德,二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 “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字样,但是众所周知,品德是一种很难量化的标准,从言行上难以看出;只有门第,才是一道硬杠子。

清代是一个非常讲究出身的朝代,选妃也不例外。

1888年初冬,紫禁城举行了一场选秀活动,为17岁的光绪皇帝选一个皇后。

在进入最后一关的5名秀女中,江西巡抚德馨的长女长得最漂亮,光绪皇帝对她很满意,想将她纳为皇后。然而,慈禧太后选中的是镶黄旗副都统桂祥的女儿静芬,因为她出身好,又是自己的亲侄女。最后,光绪皇帝不得不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愿,将静芬选为皇后——对,这就是相貌平平,甚至堪称丑陋的隆裕皇后。

另外,户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因为出身好(祖父是两江总督裕泰,伯父是广州将军长善,长善又是大学士桂良的女婿,是恭亲王奕訢的连襟),因此双双入选嫔妃,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珍妃和瑾妃。

至于最漂亮的德馨长女,因为门第不够高,被淘汰了。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其实,清代统治者自己也承认,不会将颜值作为选妃的必备选项。乾隆皇帝第二任皇后叫辉发那拉氏,晚年失去乾隆皇帝宠幸,备受冷落,相当于不废而废。1766年,辉发那拉氏病逝后,乾隆皇帝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甚至还毁掉了她所有画像。

1777年,乾隆皇帝外出时,一位县学生员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皇后辉发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乾隆皇帝龙颜大怒,为自己辩解,称当初册立辉发那拉氏为皇后,“并非以色选爱升”,不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后来辉发那拉氏皇后失宠,也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总之,乾隆皇帝绝不肯承认,自己是好色之人。

如果皇帝将颜值作为选妃的标准,那么就有可能捅娄子。

1872年,同治皇帝已经17岁,到了举行大婚的年龄。选择谁当皇帝呢?当时,慈禧太后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为皇后,而慈安太后提出以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皇帝看上了颜值更高的阿鲁特氏,便将她选为皇后。

婚后,同治皇帝和阿鲁特氏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非常恩爱。可是,由于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婆媳关系一直搞得很僵,阿鲁特氏的日子过得很苦。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因病去世。3月27日,当皇宫还在为同治皇帝办理丧事时,阿鲁特氏皇后也病逝于储秀宫,时年21岁。

对于阿鲁特氏皇后来说,也算解脱了。

【参考资料:《大清会典》《清史稿》等】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陪李隆基创业的糟糠之妻,最终什么结局?
下一篇
韩琦是个怎样的人?完美诠释了“宰相肚里能撑船”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