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赵匡胤是将军出身,为何却打压武力推崇文人呢?

赵匡胤是将军出身,为何却打压武力推崇文人呢?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文人一飞冲天的朝代,在这个朝代,文人享受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待遇和福利,干的却是不用掉脑袋的活。所以宋朝文人都是挺直了腰杆,敢说敢做,有时候甚至连皇帝的面子都可以不给,据理力争,但他们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财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的社会是进步的,它将封建社会向前狠狠地拉动了一步。但是,它在军事上面的保守,又导致宋朝的军事力量不足以保护这么先进的文明,所以,宋朝被野蛮的金、蒙灭亡了。宋朝的这一现象是由它们的特殊国策——“重文抑武”决定了的。抑武,并不是轻武,轻武是不重视,而抑武是打压,所以宋朝的军人是很悲催的。然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却是军人出身,他也是靠武力发动政变夺得天下的,从他的内心来说,他是很看不起文人的,因为在五代乱世,都是拳头说了算,没有人能通过嘴巴就能让别人臣服,所以,赵匡胤是一个很铁血的君主。

赵匡胤和他的老大柴荣都是军事强人,两人唯一的区别就是:柴荣走的是军事化的路子,而赵匡胤走的是文治化的路子。赵匡胤满以为:只要武夫不执掌兵权,天下就可以太平。但结果是:天下太平了,邻居却找上门儿来了。邻居来干嘛?无非就是你的树枝长到他家院子里去了,你的羊跑到他家地里吃庄稼了,人家是来算账的。宋一代,找上门儿来的邻居还真不少,契丹、女真、蒙古,一个比一个强悍。就连自家的小弟党项羌都要闹着分家,另立门户去了。这就是赵匡胤防范武人的结果。

当然,有事说事,在赵匡胤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这种做法无疑是适合时宜的。但任何东西不能一成不变,一套固定的制度岂能适用于千秋万代?就连程咬金的“三板斧”多用几次都不好使了,更何况是治国之策呢?宋朝羞辱武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军者除了良家子,全部脸上刺字;人们不愿意去当兵,就把犯人抓去充军;为了遏制逃兵现象,还把部队番号刻在军人脸上。在科举上,武举永远低文举一等,连“榜下择婿”里面,达官贵人择的都是文进士,而并非武进士。你看宋朝那个武状元很出名的?几乎没有,文状元倒是比比皆是、而且名垂青史。

问题是文人们是怎么回报赵老先生(赵匡胤)的呢?一开始他们为稳定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久而久之,赵匡胤、赵光义的子孙发现:这些文人也是不好惹的呀,他们整起人来,不见血,但能让你刻骨铭心!本来这些文人是皇帝们用来互相牵制、分散权力的,但是这帮高智商和情商的群体就是拿来被你利用的吗?你想得太简单了。举个小小的例子:宋神宗想处死一个办事不力的运粮官,宋朝军队的财政大权都掌握在文官手里,运粮官当然也是由文人来担任。然而宰相蔡确却拒绝执行宋神宗的命令,他的理由是:自宋太祖以来,还没有杀文官的先例,我们不愿意开这个不好的头。宋神宗觉得很没面子,就找个台阶下,说:那就把他刺配到边陲小地吧!好好反省反省。可是另一位文官章惇不依不饶,他说:与其这样,不如杀了他。

宋神宗问:何故?章惇说: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脸上实在挂不住了,就大发雷霆,说:朕连一件想做的事都做不成吗?章惇硬是把宋神宗的话给顶了回去,他说:这样的事,不做也罢1如果说是宋神宗昏庸,文人们这样做倒还勇气可嘉、忠心可鉴。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这些对国家有好处的措施,他们为什么还要处处反对呢?这样看来:这和高尚的情操没有关系,这只能说是各怀私心!不可否认:每个阶层都会为自己的阶层说话,但不要忘了,比你低的阶层千万不能忽视,因为没有他们,你就是最底层的人!最让赵匡胤意想不到的是:宋朝的灭亡正是拜这些被他们宠成“人精”的文人所赐。靖康之耻和崖山一跳,不正是他们的“杰作”吗?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赵匡胤提出迁都,为何会遭到群臣的反对呢?
下一篇
乾隆为什么会选择庶出的皇子继承皇位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