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六国贵族的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于是便有人说,如果秦始皇当年狠狠心,将六国贵族全部杀死,不就没有这个麻烦了吗?事实上,秦国的灭亡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六国贵族只是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罢了,即使杀掉所有六国贵族,秦国的灭亡仍然难以避免,更何况如果真的如此屠戮,恐怕极可能会适得其反。
秦朝灭亡乃多种因素作用结果,几乎所有阶层全站到了对立面
秦朝灭亡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而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来看,秦朝虽然只经历了两代统治,却几乎将所有阶层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而这则是导致秦朝统治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至于秦二世,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六国贵族特权彻底被废。春秋战国以来,随着列国之间战争频繁,再加上生产力和社会结构的迅速变革,各国开始积极谋求变法图强,带有典型奴隶制色彩的“世卿世禄制”开始逐渐崩溃,但由于山东各国深受“宗法制”影响,列国变法皆不彻底,贵族仍保留有封地、百姓、经济、军事特权,且对朝政同样拥有一定影响力。然而,自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和军功制后,从法律层面彻底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非宗室籍、宦籍、市籍的全部得去种田,且以什伍连坐互相监视,偷懒、逃跑全都不行,像熊心这样的楚国宗室后裔,最后甚至都被逼去放羊了。待遇如此天差地别,六国贵族自然对秦朝的统治不满。
2、士子阶层入仕之路被断。随着“世卿世禄制”的崩溃,列国开始大量招纳士子入仕为官,但由于当时并未诞生官员选拔机制,当时士子入仕主要以“游说”为主,即以学识打动君主从而获取官职,这是促成“百家争鸣”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毕竟各国需要人才,招纳人才却又不拘一格。然而,随着秦国统一天下,建立“三公九卿制度”,进而以法家治国思想开始治理天下,而秦国用人主要以熟悉律法者为主,这便等于断绝了列国士子的入仕之路。虽然秦始皇也曾设立“博士”职位,以列国士子充任,但这些只有议政权而无施政权的职位,显然无法满足众多学子,结果士子阶层与朝廷矛盾激化。双方矛盾积聚到顶点后,“焚诗书”事件爆发,士子阶层彻底站在了秦朝对立面。
3、百姓难以接受秦国制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下一统,开始将在秦国取得成功的一系列制度,迅速推向全国。然而,秦国所推行的制度,皆以“商鞅变法”为基础,而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在秦国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源于秦国早年在社会制度、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的落后,然而这种变革适用于秦国,却并不适用于长期享受先进思想文化的中原列国,再加上这种革新涉及面实在太广,几乎影响到了百姓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结果导致百姓对此怨声载道。而在秦国法家治国思想的影响下,各级官吏在推行受阻的情况下,根本不懂得变通,反而以“秦法”来强制推行,再加上秦朝时期严重的劳役,结果导致民间怨气越来越严重。
4、秦二世丧失关中民心。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胡亥即位,这位仁兄相较于秦始皇更为不计后果,不仅在征发劳役方面毫不顾忌百姓死活,结果导致民间对朝廷的不满迅速爆发。而且,他为了贪图享乐,在关中地区大兴土木,又耗费大量粮草饲养犬马等各类动物,结果导致本已习惯法家统治的关中地区百姓,对朝廷的不满也迅速增加。由于当时兵制主要以征兵制为主,朝廷作战时需要从民间大量征发士兵,关中民心的丧失直接导致了秦末朝廷兵力出现不足,以至于当主力被牵制在巨鹿战场后,刘邦进入关中竟然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而从楚汉争霸时期,关中百姓对刘邦的支持力度来看,当时关中并非抽调不出来兵力,只是由于民心的丧失,再加上“军功制”被破坏,无人再愿意为朝廷作战罢了。
如上,秦朝到秦二世统治后期,几乎将所有阶层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即使秦始皇当初狠心杀光六国贵族,但只要统治方式和继承人不变,秦国仍然难以逃脱二世而亡的局面。
如果真的大肆屠戮六国贵族,恐怕极可能会适得其反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之所以没有对六国贵族痛下杀手,除了他无法预料到十几年后的事态发展外,更为重要的是,屠戮六国贵族,很可能是弊大于利的一种行为。非但不能化解秦国后来的问题,反而极可能会适得其反。
1、秦国统一之路将更为艰难。如前文所述,到战国末期之时,虽然“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但贵族仍然掌握有大量的特权。如果在统一过程中,秦始皇对六国贵族屠戮过重,极容易激起其他列国贵族的誓死反抗之心,而一旦所有贵族拼死抵抗,秦国的统一之路无疑将会更加艰难,即使仍然无法扭转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但秦国为此所花费的时间和遭受的损失,肯定会更为巨大。这显然是秦始皇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虽然一方面在灭国,另一方面仍然在不断收买列国贵族和宠臣。
2、极可能引起国内政治动荡。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便不断有六国移民迁入秦国,而由于秦国在思想文化方面较为落后,秦国官场上更是充斥着大量六国士子,例如商鞅、甘茂、张仪、范睢、吕不韦等皆不是秦国本土士子。彼时,由于天下长期分裂,天下虽然名义上仍是周朝天下,但实际上在列国百姓和士子心目中,早已是“自知列国诸侯而不知天子”了,因此当时列国百姓、士子的乡土观念集中,即使到了司马迁书写《史记》时,仍以“国名+人名”的方式来介绍春秋战国著名人物,例如魏人张仪、楚人李斯等,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后随着郡县制深入人心,才开始逐渐得到改变。因此,如果秦始皇屠戮六国王室和贵族过重,极可能激起秦国境内六国百姓、士子的反对,从而引发国内政治动荡。
3、即使下手也很难彻底杀干净。六国王室和贵族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人口基数已经极为庞大,即使秦始皇举起屠刀,恐怕也很难做到斩草除根,而一旦有漏网之鱼,身负血海深仇的他们对秦朝的仇恨反而更为浓厚。此外,六国王室和贵族不仅自身人口基数庞大,他们的亲戚、朋友、师生、仆役、门客数量更是恐怖,一旦这些人凝聚起来,造反或许不会成功,但刺杀、袭击之类的事情,却是令人防不胜防,对于天下平定将是极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六国贵族的影响,但却不是唯一因素,即使将其屠戮干净,也很难避免二世而亡的命运。另一方面,六国王室和贵族的庞大人口数量和关系网,想要彻底将其屠戮干净,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出现杀之不尽、反受其害的情形出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