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名臣都叫王珪,一位是敢于直言的唐朝王珪;一位是有着“三旨相公”绰号的宋朝王珪,本文所讲便是这宋朝名臣王珪。
二人虽然姓名相同,但无论是在性格还是建树上面完全不同。虽说宋朝的王珪政绩平庸,但他却任相十六年,辅佐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位皇帝,步步进升,而且文采一流,被欧阳修称赞为“真学士也”。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四相簪花”带来的好运气
四相簪花中的这朵花,为一种叫金缠腰的芍药。这芍药花瓣上下都是红色的,中间有一圈金黄色的花蕊,称为“金缠腰”或者“金带围”。此花就像是身着红色官服,腰系金色腰带的宰相,在民间传说只要是官员能够观赏到此花必定能当上宰相。
在庆历五年时,还是任扬州太守的韩琦见府中的“金缠腰”开了,而且正好有四朵便邀请在扬州的王珪、王安石和陈升之前来参观,沾沾祥兆。几人将花簪到头上,个个气宇不凡。在这后几年中祥兆果然灵验,四位簪花者皆为辅相矣。
“少年奇才”王珪
能被韩琦邀请参观“金缠腰”,其实也说明王珪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他能被这些皇帝看上并重用就是因为会写文章。
王珪从小就会吟赋作诗,天赋过人,其兄长王琪在看过王珪作赋后,称他“雄才之志”。
王珪的文章有着他自己的特色,神宗在位时,朝廷中各类典策都由王珪写,在当时成为风气,常常有人效仿王珪文体。
他的文章和诗词喜爱使用奢侈华丽的字,比如“金、玉”这类珍宝字眼,其兄王琪称这种诗为“至丹宝”。
古代一些高官作诗喜欢加一些冷清忧愁的词,认为王珪这种风格有些俗气,用金珠碧玉来作诗的诗人一定没见过世面,才用富贵字眼来显自己很富裕。
这时有人说,如果这清高之人一定要用富贵字眼会做出什么诗呢?王珪在家日夜琢磨想出对子:“胫脡化作红玳瑁,眼睛变作碧琉璃。”闻者叫绝。
一次中秋宋仁宗邀请王珪饮酒作赋,王珪妙语成珠夸赞仁宗“叹仰圣学高妙”,把仁宗哄着很是开心。
已经到三更天,宋仁宗在兴头上不愿散会,还将自己御笔拿来,让王珪为宫嫔一一作诗,王珪在手帕、团扇上面根据每个宫嫔的特色写诗。王珪一气呵成,每首诗都栩栩如生,更受仁宗赏识。
朝廷中的“保守派”
文学上面王珪确实有真学实才,他知道官场如战场,会写文章能够讨得皇帝欢心,为了在官场混下去,王珪一直坚持小心谨慎的作风。
仁宗皇帝看中王珪的文采,任他为翰林学士,中书让王珪草拟立皇子诏书,然而,此等大事,王珪知道不能草率行事,直到第二天亲自听到仁宗的口谕,才敢草拟诏书。
王珪虽然处事认真,但是这种性格让他在朝中墨守成规,没有任何突破性的功绩。在当时被人戏称“三旨相公”:只会“取圣旨”皇帝的建议从来都是依附,接下来就是“领圣旨”回到家中就是“已接圣旨”。从来不出差错,不过这也是他能在朝任位十六年的原因。
当年四相簪花中的王安石、韩琦等都被神宗疏远,只有不作为王珪让神宗得以信任,王珪的做法让诸多大臣指责他不关心国家,实为庸臣。但是在封建王朝只有明哲保身,唯命是从才能坐得稳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