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薛仁贵,他的传奇一生,为大唐帝国立下汗马功劳。他戎马一生,征战四方,三箭定天山打败九姓铁勒;击破突厥,让突厥可汗恨之入骨;降服高句丽,坐镇高句丽,留下了“仁政高丽国”的典故。作为唐初名将,薛仁贵的名气真的不小,这得益于许多影视的宣传效应。然而,薛仁贵的一生并不是只有战胜的战役,也有失败的。而这一次战役就是唐朝和吐蕃的战争之一,公元670年,唐和吐蕃在大非川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争,此战为:大非川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非川位于今天的青海省共和西南切吉旷平原,青海湖就在它附近。唐朝时期,这里还有一个国家:吐谷浑。夹在两国中间的吐谷浑,也是相当难受的,之前侵犯唐,被唐朝的战神李靖所灭,换了个可汗,之后又被吐蕃给灭。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控制大非川,已经成了吐蕃一直梦寐以求的想法,一来这里水草肥美,二来对唐朝形成一定的威慑。而吐蕃一直想要控制西域,如今终于有机会了。为什么吐蕃认为现在有机会可以打败唐军了呢?
公元670年前,距离唐太宗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之前的松州之战,让吐蕃见识到唐朝的强大,统一西藏的松赞干布也去世,而吐蕃大相变成了噶尔·赞聂多布。他还有一个弟弟噶尔·钦陵。两人都认为:此时的唐朝,已经不是李世民时代的唐朝,跟随李世民的许多名将都死去,不死的也是一大把年纪,根本不是对手。凭着这些,我们就看到了大唐和吐蕃为了争夺西域的控制权,经常爆发战争,而大非川战役只是其中的一场战争而已。
大非川之战,只是薛仁贵战役中的一次败仗而已。为了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和大唐在大非川爆发了战争,吐蕃名将钦陵率军40万北上,和薛仁贵的5万兵力决战大非川,唐军战败。这也成了唐朝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至此,吐蕃打赢唐朝,就要求大唐撤出安西四镇的兵力,而唐朝不同意,吐蕃也无可奈何,于是又发动战争,却又打不赢。整个七世纪末,唐和吐蕃在反复争夺安西四镇的控制权,而唐朝长期控制西域超过120年。分析大非川之战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的?难道薛仁贵真的这么弱?事实是:
1:唐军军力被削弱。都知道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地貌复杂。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上去就会出现高原反应。薛仁贵出发点是在河湟谷地中的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这里海拔2300米,出现高原反应几率很小,上到乌海则不一样了,乌海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这时候,有许多士兵出现高原反应,还带有其他疾病,高原反应带来的是眩晕、头痛,心慌等。在薛仁贵快速推进过程中,许多士兵战斗力在高原上已经下降一大截。战争止于乌海,而乌海则是文成公主进藏路径之地。这也是唐军第一次进藏发动的战争。
2:下属的不服从。要说此战最大的失败原因,还得是郭待封的擅自行动。薛仁贵凭着用兵如神获得先机,原本任命郭待封在大非岭构建工事,以守护粮草和辎重,作为可攻可退的地点。但是,郭待封一直不服,他出身名将郭孝恪之后,以前和薛仁贵平级,而这次却变成他的副将,一直不甘心的郭待封,在薛仁贵领兵进军乌海时,他也带着粮草和辎重前进,由于速度跟不上,又不能和主力军会合,在半路被吐蕃发现并打败,粮草等尽失。薛仁贵正在和敌军交战,又无法及时回来夹击敌人。没有粮草的薛仁贵拿下乌海后,无法再继续前进,只能退守大非川,如果有粮草,即使有高原反应,也可以退回来,不至于败下来。最终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又没有粮草,薛仁贵被打败,损失惨重。
3:兵力数量的对比。从次战来看,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唐军5万,吐蕃军40万,吐蕃凭着地理、人和也才能打败薛仁贵,而且一开始,薛仁贵兵贵神速般的打败吐蕃,吐蕃失去近万头牛羊。不过,从史料来看,吐蕃是不可能出动这么多兵力在这里的,因为在吐蕃的北面,还有阿史那都支在那里抗衡,兵力不可能全部抽到这边,因此,这里很多士兵都是吐谷浑士兵,除了这些还有苏毗、羊同等士兵。当然,人多是一回事,将领能力又是一回事,钦陵是吐蕃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当然,大非川之战失败原因还有,例如,薛仁贵提出的目标是:占领逻娑(今拉萨)。在不适应高原反应的时候,深入敌后,会死的更快。此战过后,西部出现了一个可以抗衡唐朝的政权。不过从钦陵愿意和薛仁贵谈和可以看出,吐蕃损失也很大,不然凭着优势他干嘛愿意和谈?毕竟真正吐蕃兵并不多,但主力都放到了这边,吐蕃也是怕了唐朝这位将领,毕竟他的威名不止唐朝内部知道,周边国家更有所闻,有的还吃过他的败仗。面对这个优秀的将领,不全力与赴的顶住,吐蕃只有死路一条。
大非川虽败,但也没有影响薛仁贵的威名,之后他被贬为平民。但在674年~676年,又被起用,后又因事获罪,流放象州,后又碰上大赦才回家。直到681年,又被重新任用,此时的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和阿史德元珍叛变。李治命薛仁贵为右领将军,前去平叛。682年,叛军入侵云州。薛仁贵没有让李治失望,云州之战打得敌军丢盔弃甲,杀敌上万。至此,薛仁贵成了李治时期最能打将领之一。直到683年,薛仁贵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