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幼儿教育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生活中,许多家长由于经验不足,常常不慎走入了育儿误区,看似疼爱孩子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那么下面这十大误区,家长你“中招”了吗?

1、多穿衣服不感冒?

错!

每到天气变化,尤其秋冬季节,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家总给孩子们穿得很厚,他们认为这是疼爱孩子,所谓“多穿衣服不感冒”。有句笑话专门描述这现象:“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

不料,小孩子们生性活泼爱动,一圈跑下来满头满脸都是汗,接着就感冒咳嗽了——家长们很纳闷:“穿那么厚,怎么还感冒?”

更正: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冬天不要穿太厚,要适当冻一冻才有抵抗力。如果穿的太厚,宝宝身体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下,热量散不出来,就容易出现发热、脱水等表现。

临床有个病就叫做“捂热综合征”,指的是因过度保暖、捂闷过久而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筋甚至死亡的情况。此外,孩子皮肤汗渍渍的还容易滋生细菌感染。

所以,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比如摸摸孩子的手心、后背是否出汗了,避免让孩子经常大汗淋淋的。

2、发热要赶紧退烧?

不一定!

小儿发热很常见,可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热就过分紧张,恨不得立即想方设法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更有甚者几种退热药一起给孩子吃,然而结果有时候热没有退掉,孩子又添上拉肚子等新的症状,备受折磨,这让大人孩子都非常遭罪。

更正: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是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人体对入侵致病菌的一种反应,其实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

宝宝发热的家庭处理:

首先父母得明白一点,除非是超高热,发热是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相反是有好处的。除非是引起孩子的明显不适,并不需要退热,发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去退热。

1. 确保宝宝穿得舒服,不要穿得太热或太冷。

2. 为防止脱水,要多给宝宝喝东西。

3. 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 (酒精) 擦浴方法来退热。

4. 若患儿无不适表现,即使体温超过了 38.5℃ 也可不使用退热药;若患儿精神状态不好,舒适度不佳,即便体温未达到 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

5. 退热药一定不要超量服用,同时要注意遵守退热药说明书上标注的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切勿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药物,除非使用一种退热药后,3~4小时体温仍然未降,可考虑换药。

6. 不要叫醒睡着的宝宝吃退热药。退热药并不能改变发热过程,发热期间睡觉休息的意义远远大于退热药。

补充一句,持续发热需要医院就诊,请医生诊断发热原因,然后对症治疗。

3、有病输液才好的快?

不一定!

有些家长,特别是经验不足的家长,脑子里总埋着这个固定的观点“有病输液才好的快”。

比如有次我出夜门诊,一个小孩病毒性发热,被其家长强烈要求输液,说“我们半夜来你们医院就是为了输液,否则来医院就没有意义了!”——额的神啊!

更正:“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一些家长因为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不论孩子大病小病,总要求输液治疗;我必须得谈谈输液可能产生的问题了:静脉输液可能增加孩子伤口感染机会,也增加其疼痛、恐惧的心理,难以避免地也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几率……

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只有口服药困难、口服药效果不好或者小孩子有严重脱水时,医生才考虑输液治疗。

4、咳嗽就用止咳药?

不一定!

咳嗽是小儿常见现象,有的家长无法忍受孩子咳嗽,稍一咳嗽,就赶紧促其吃镇咳药物。

然而,小儿咳嗽与成人大不同,小儿咳嗽大多是有痰的,如果用强力镇咳药止咳,痰液就无法咳出,结果很可能堵塞呼吸道,这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更正:不是咳嗽就一定需要用止咳药!小儿咳嗽应该先祛痰,痰液少了自然咳嗽就会减轻。

5、腹泻时禁食?

错!

最近,邻居张奶奶的孙子患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次数多,张奶奶以为,不给孩子吃,就不会拉,于是自作主张给孩子停了奶粉。孩子饿得哭闹不止,腹泻症状也未减轻,这一来,差点脱水出人命!

笔者还遇过小孩轮状病毒性肠炎,医生要求孩子要饮食清淡。结果家长每天给孩子喝白粥,几天下来小孩瘦了一大圈。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认识误区惹的祸。其实,孩子腹泻时,肠道营养物质被大量丢失,更需要补充营养,否则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从而发生“腹泻→营养不良→腹泻加重”的恶性循环。还遇过家长以为孩子腹泻需多喝水,强迫孩子喝了大量白开水,不料影响了孩子的食欲,导致病情加重。

更正:消化科专家常讲“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这是为什么腹泻尽量不禁食的道理。

母乳喂养的母亲在小儿腹泻期间饮食要清淡,切勿轻易断母乳;普通奶粉喂养者在小儿腹泻时,则可以考虑服用腹泻奶粉。

如果孩子口渴、小便少、眼泪少等脱水症状,可服用口服补液盐;因为口服补液盐中含有的糖、碱、氯化钾和氯化钠比例适当,可帮助宝宝补充丢失的电解质,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6、抗生素万能?

错!

“医生,宝宝今天有点感冒发热,赶紧给我们开点头孢消消炎!”,在临床总碰到这种要求,真让儿科医生哭笑不得——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什么感染,只要感冒、发热、咳嗽,就认为有了“炎症”,要立马使用抗生素。即使病毒感染,家长也强迫医生给孩子用抗生素。殊不知,病毒性感冒有自限性,1周左右会自己康复的。

如果随便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出现抗生素耐药,体内菌群紊乱,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结果到了真需要使用抗生素时,药效又不好了。有的家长在一个抗生素使用疗程不到,又心急火燎换另一种抗生素,这也属抗生素滥用。

更正:希望家长们能遵从医生建议,不要强迫医生使用抗生素治疗,否则后患无穷!

7、西药有副作用中药更安全?

错!

“医生,不要给我们开西药,西药副作用大!”——有次我在门诊给一个化脓性脑膜炎孩子开抗生素时,家长非常抵触地这样说。

更正:其实中药、西药的所谓安全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还是要对症有效!家长不应盲从网络上的只言片语而走极端。近几年,中药产品频爆安全隐患事件,成分不明、纯度不够,引起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情况时有报道,又怎么能说中药无副作用呢?总的来说,不管中药、西药都“是药三分毒”。

建议患儿家长遵从主管医生建议,吃药要尽量简单有效。

8、嘴对嘴喂食没问题?

错!

家在金山区的小孩乐乐今年2岁,前天夜里竟然吐血了!做胃镜最终检查结果是乐乐得了胃溃疡,是幽门螺杆菌引起。

仔细问过孩子家人,才知道孩子的外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很爱孩子的她,天天把食物嚼碎嘴对嘴喂乐乐——真相大白!

更正:俗话说,前车之覆为后车之鉴。大人与小孩的口对口接触,例如嘴对嘴喂食或者接吻,极容易把口腔病菌传给抵抗力差的小孩子,造成恶劣后果。如需要小块喂食,可以把食物用干净安全的器皿切碎,用勺子喂。此外,家里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者要及时治疗,防止传染给孩子。

9、多补钙总没错?

错!

有的年轻家长缺乏医学知识,给孩子盲目补钙,认为孩子多补钙,身体才会好。其实这肯定是不对的——过多补钙则易使小儿免疫力下降,感染多种疾病,甚至有导致高钙血症的危险,还可能造成肾结石等。

更正:应鼓励孩子多晒太阳,加强体育活动;平时适当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果不确定孩子是否缺钙,可以到医院查一下,切勿盲目补钙!

10、在孩子面前吵架没关系?

错!

前不久,我在消化科门诊碰到一个肚子痛的孩子,检查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后来仔细一问,才发现,一开始是父母吵架时孩子肚子痛最厉害。时间久了,即使夫妻不吵架孩子也肚子痛,痛起来满头大汗。父母四处求医,仍不得其解。最后请来心理科医生会诊,才知道原来孩子是心因性腹痛。

更正:在孩子面前,夫妻一定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不可当孩子面争吵、甚至打架;否则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育不健康——夫妻间实在有问题要解决,应私下里商量。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自闭症孩子的理解能力怎样得到提升?
下一篇
女儿需要底线教育,儿子需要阳光教育!家长必看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