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快乐教育?今年9月开学季的时候,一个朋友很愤怒地跟我聊起她和她孩子的“遭遇”。她家女儿上的就是片区内的普通小学,不好不坏,胜在离家近,学校口碑也不错。当“快乐教育”成为过街老鼠,我们到底应如何教育孩子?
一天放学,孩子却被同一小区在另一所所谓重点小学上学的一年级孩子问:“你上的是不是快乐教育的破学校?”朋友很愤怒,一个7岁的孩子居然抱用以这样轻蔑的态度与人说话,同时更让人错愕的是,什么时候,连孩子的心里都把“快乐教育”和“破学校”划上等号了?
她问我:“你一直在提倡快乐教育,但现在好像批判‘快乐教育’都成了主流了!你说说,快乐教育到底是个怎样的东西?”
说到快乐教育,我倒是想起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想问问各位爸爸妈妈——
30斤的石头和30斤的娃有什么不同?
你能抱起30斤重的石头吗?
大多数人,看到一块30斤重的石头,都会觉得:太重了,抱不动,就算真抱起来了,过了几秒钟也会觉得沉得受不了,一把扔地上了。
可是,如果是下班回家,自己那三岁多的孩子(也是30斤),看到你欢快地向你跑来,张开双臂要你抱,大部分人能轻松把TA抱起,又搂又亲,力气大点的,还能把TA抛向空中再接住,抡起来还虎虎生风。等到意识到孩子沉到抱不动了,可能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
同样是30斤,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那是因为抱石头不能带给你快乐,而抱孩子却能让你快乐。
快乐能激发人的潜能,完成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样的事情如果让你感到快乐和愉悦,你会更愿意做,也会做得更好。
这一周,我在美国出差,重返母校,回忆起数年前,就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快乐教育的巨大影响力。
学习应该是辛苦的,但不应该是痛苦的!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谈谈快乐教育了,到底什么是快乐教育?它之于当下有着怎样的意义?这本来是一种非常棒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为什么被一些人们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式的误读,甚至妖魔化。
趁着这一次重回耶鲁所思所感,真的是要跟大家好好聊聊这“快乐教育”。
在国内很长时间以来,将“快乐教育”解读为——减少学习的数量和时间,让孩子有更多时间玩耍。孩子下午两三点就放学,减负,不留作业,教学内容也轻松化,简易化。
老师乐,家长乐,学生更乐,都轻松了,看来这“快乐教育”还真是不赖。
可是,几年下来,人们发现,实行这种“快乐教育”的学校和学生成绩都不怎么样,没有竞争力,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生生被耽误了这本应获取知识和见识的大好光阴。
于是,人们开始质疑、甚至声讨“快乐教育”。
那最早,“快乐教育”的说法是怎么被提出来的呢?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的,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他在著作《Essays 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写道:“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其他几个孩子也成长为各个领域的精英。
请注意关于斯宾塞的两个重点——
他说的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快乐的”,他并没有说,放任自流、什么都不学就是快乐的。
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侄子们都成为“精英”。没有足够辛苦努力的学习,能进剑桥,能成为行业精英?
但也有人质疑,学习能快乐吗?教育能快乐吗?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跟快乐不搭边。不是有那么一句流传了千百年的话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国藩也曾说:“能吃得天下第一等苦,方能成为天下第一等人”。
这话没毛病,但这里的“苦”,理应是辛苦的苦,绝非痛苦的苦!
学习可以是辛苦的,但绝不应该是痛苦的。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是要通过顺应孩子天性发展的、更巧妙的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对学习感兴趣,从而自主地去学习,哪怕是很辛苦也愿意,并最终能从中找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低层次的辛苦,对孩子的进步没有意义
论肯吃苦,很少能有人比过在建筑工地搬砖的农民工兄弟吧?每天天一亮就开始劳作,日晒雨淋,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休息,可能还要睡在没有空调的工场的简易房子里。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吃苦、也肯吃苦,大多数人却换不来“人上人”?(本人对农民工兄弟无任何不敬之意,只是就事论事。)
显然,重复的、机械式的辛苦,吃得再多,对成为“人上人”并无太多助益。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那些重复的、机械式的辛苦。
我们小的时候,甚至现在也会遇到这样的家长或者教育者,孩子哪个字写错了或者哪道题做错了,去,按照标准答案,罚抄100遍,美其名曰:加深印象。
可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做错以及其中的原理,家长或者教育者也不清楚孩子究竟为什么会错,这样抄写一百遍一千遍有意义吗?换一个字,换几个数,依旧错。又或者割裂地、重复地、机械地让孩子背记历史时间、名字解释,没有经过分析讨论只有标准答案的论述题。意义何在?
那些不能够给孩子带来认知升级的付出和辛苦,恐怕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一味地要求孩子吃不必要的苦,是家长与教育者的懈怠和罪过。
我所坚持的快乐教育
一直以来,我就是快乐教育的坚定拥护者,且一向身体力行快乐教育的理念。
拿我现在在做的幼儿英语启蒙来说,我所提倡的,就是语言应该从小习得,通过儿歌、动画、绘本等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自然习得英语。我们那一辈,很多人都是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英语的,正襟危坐在教室中,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学得很痛苦!效果却未必好。而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让孩子在快乐中自然习得英语,又高效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我从小小常1岁多开始,坚持每天给他讲英文绘本,隔三差五地唱唱英文儿歌,看看我们自己做的“常青藤爸爸英文儿歌动画”,到三岁的时候他就已经不知不觉积累了500多个英文听说词汇量。学英语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啊!
曾经,一个粉丝跟我说,她的女儿5岁半,尤其喜欢听我们做的诗词儿歌,几个月以后,潜移默化居然会背三十多首了,妈妈一首也没刻意教过她,而每会了一首,她都要把这首诗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来。
跟着绘本儿歌学英文,听国学儿歌背唐诗……这些过程也都是需要孩子付出努力的。但你能说,这些学习是不快乐的?这些付出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当然不是。
再重申一遍,快乐教育的真实本质,绝不是单纯的放养、弃之不管,更不是教育水平的倒退,它是要求教育者用更能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讲授,让孩子快乐主动地学习,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美国诗人艾米丽?狄金森所说:“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那些口诛笔伐快乐教育的人充满同情的原因——你未见过太阳,便以为这世界本应如此黑暗!
我期盼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成长在真正的“快乐教育”的阳光下受教、成长;也期盼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能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快乐而不懈努力。
在你们的心目中,对快乐教育的理解是怎样的,你们又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