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幼儿教育 三年级的孩子一直咬手指,有毛病吗?

三年级的孩子一直咬手指,有毛病吗?

三年级的孩子一直咬手指,有毛病吗?孩子读三年级了,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咬自己的手指。妈妈说这样很难看,爸爸也经常骂我成何体统。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要改变我的坏习惯,可是都没有用。下面看看到底什么原因会让一个人经常咬手指头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原因会让一个人经常咬手指头呢?

在很多研究与实证经验显示,咬指头的理由常常可能是:

1.透过咬的动作,纾解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情。

2.很生气某人某事,但是不知道可以怎么办?压制自己,不可以对别人生气,而转为发泄在自己身上,透过咬手指(甲)来消化攻击的心情和念头。

3.透过咬手指(甲)享受专注地与自己在一起。

4.没特别只是看见别人做,模仿而来。

5.不喜欢看见指甲超出手指的稜角部份,而想咬下凹凸的地方,久而久之则变成一种习惯。

不知道小文比较是那一种情形呢?好好了解自己后,就有可能再次选择适切的方式因应哟!

当然,若是不清楚也没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也许都是不知不觉的在咬,所以现在林老师想邀小文打开觉察,当自己在咬手指(甲)时,暂停一下,觉察心正在想什么?感觉是什么?正发生什么?不骂自己也不批评自己的观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咬手指(甲)的动作。如果小文需要帮忙,也可以请爸爸、妈妈一起帮忙观察与了解。从不知不觉,逐渐了解自己最常咬手指(甲)的时机、感觉和念头。比如:看电视无聊的时候、担心功课做不完时、或是前面所叙述的原因出现的时候等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找找若不咬手指(甲),有没有替代方法呢?

比如说,我们发现无聊手空空时,就容易咬。也许觉察想咬时,就可以试着让自己做些手部动作(如:手指运动、摺纸、玩朴克牌等等),使自己的手,有事可以做,自然取代用手指放在口中咬以解决无聊感。

或是发现咬手或指甲是让自己拉回专注当下的习惯,那么也许好好觉察自己咬的时候的感觉、闻到手指的味道,觉察一下当下自己在享受什么?接下来看看怎么做不会伤害自己的手指头与指甲,也许经过细细「品尝」,你的心就满足了,然后就有能量找到替代的动作,如:接触一下不咬、看看手指头、深呼吸...等等。

若是,发现是为了某件事焦虑、紧张的时候咬手指(甲),可以先试着深呼吸几次,缓和一下紧张与紧绷。并看见自己现在正在紧张,可以将双手放在胸前并同时告诉自己:紧张没关系,很正常,慢慢来舒缓一下压力。也许心被照顾了,咬手指(甲)的冲动也会缓和喔!

假如,小文发现是不喜欢指甲凹凸不平的感觉,那就得好好保养指甲,细心的照顾它,常修整指甲,让它常保持平滑,以防止不舒服就有想咬指头的欲望产生。甚至,为自己准备一些口香糖等小零嘴,当嘴巴很想咬东西的时候,给自己满足一下的机会。

对了,在帮助自己改变习惯的过程中,也千万别忘了给自己设立一些奖励自己的办法哟!比如:用记点的方式,当自己咬指头的次数比平常少一次(可以慢慢增加挑战的目标),就给自己3点奖励;若是每一周能得到15点以上,就用零用钱给自己买一些平时很想要的东西、或玩一些平常想玩的计算机游戏。直到自己逐渐找到替代的方法。

这样万事俱备后,剩下来的就是要靠小文的行动力了,就像林老师在一开始说的,我相信小文很有动机想了解并研究可以的改变方法。咬手指(甲)多半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与习惯,往往都是不自觉才会做的动作。所以,它是不容易改变与消去的。但是,一旦我们开始有觉察地来看自己的动作时,这个毛病就不可怕了。林老师为你加油喔!

给父母的话:

当婴儿时,发现自己的手指头可以动,也可以自己控制方向的放在嘴巴上吸吮、放在鼻下闻,会是多么喜悦与满足的事。那种自己透过求生本能的口嘴,发现「我」~有手指头、吸吮时有满足和控制感...,那种完全与自己同在的专注探索、享受放松是多么美妙。

婴儿渐渐长大,发现除了自己也得面对别人,等待、协调、沟通等等社会化能力及许多学习的任务一件一件来,生活的挑战与压力慢慢增加。这份手指与嘴巴的身体记忆,深深烙印。当孩子需要时(很多大人仍然有此习惯喔!),我想身体就自动启动疗愈,补给主人那份满足、控制、专注、同在、放松...感吧!

也就说,当孩子咬手指时,一定内心有个需要启动了身体行动。此刻如何帮助孩子探索、了解自己并有觉察的展开更多自我照顾的方法,就需要父母的智慧教养喽!

很多父母当发现孩子有咬手指与指甲的习惯时,常用冷不防的打下正咬的手、批评大骂、耻笑幼稚恶心、不断碎念...,以为这样就能压制及改变习惯。如此往往不但没办法停止,也许反而更加深这无意识的咬手指(甲)行为。

因为,父母越打、骂,孩子越紧张,越觉得自己很糟,生活越难以掌握,就越需要这份手指与嘴巴连系带来的莫名舒服与安定感。

允许孩子有需要,不抹去当下出现的行为,稳定地支持孩子觉察当下所有、看清咬手指与自己当下的关系,再陪孩子拓展其它的可能性 。那会是给孩子很大的成长礼物喔!

事实上,培育孩子打开觉察,看清自己有选择,并可以智慧生活,不就是教养的目的吗?

父母们,加油!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孩子在家、在校大不同?幼儿园老师的7个教养秘诀
下一篇
如何解决孩子上学出门前的5大混乱?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