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的这些行为可不是“聪明”,如果不好好引导,以后迟早会吃亏
宝宝哪些行为需要注意?孩子的一些调皮举动会显得很聪明,很机灵,但是因为小孩不能判断是非对错,所以如果家长不好好引导容易养成宝宝这行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宝宝哪些行为需要好好引导呢?
奶奶带孙子逛超市,回家后孩子兜里藏了一把糖,奶奶猛夸孙子聪明宝妈却不高兴
上周末乐乐和奶奶一起去了超市买东西,一老一小的两个人逛了很久,乐乐想要让奶奶给自己买糖吃,可是奶奶却觉得家里还有好多糖没必要再买。于是便哄着小孙子买了些水果蔬菜回了家。
回到家后,奶奶发现乐乐的兜里鼓鼓囊囊的,有些好奇地她往兜里一摸,发现小孙子兜里居然有一把糖。奶奶没有给孙子买糖,显然这是小家伙自己“拿”的。反应过来后的奶奶直夸乐乐聪明,“这孩子也太机灵了,这么小就知道往家倒腾东西了!”
随后奶奶又得意洋洋地向乐乐妈妈炫耀,“咱家乐乐真的是太聪明了,我没给他买糖,他自己倒是想办法给自己拿到了糖!”虽然乐乐才只有三岁,但是乐乐妈却对孩子的这种做法十分反感。
原本乐乐还扬着头等待着妈妈的夸奖,可是看到妈妈脸色不大好看后乐乐觉得有些委屈。乐乐妈教育孩子说,“没有付钱就拿东西,这是偷!以后不许你再偷拿东西了,不然我可就打屁股了!”乐乐被妈妈说哭了,一旁的奶奶十分心疼,“孩子还小,你这么上纲上线地干嘛?一把糖算什么偷呢?”
可见,在孩子是非观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他们身上的小聪明很有可能是不良行为。如果家长们听之任之,并且引以为荣的话,那么孩子的成长势必会因为家长们的认知偏差而有所跑偏。
孩子身上的那些小聪明引导不好的话,容易吃大亏
生活中有很多老人带孩子的情况,而老人带娃时时不时会有一些贪占小便宜的习惯,比如说买菜的时候顺手拿把葱。那么在大人的影响下,孩子也可能会有一些想要占小便宜的小心思。在老人看来,这是孩子身上的小聪明,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不恰当引导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负面影响。
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也会被大人们认为有小聪明,但是其实拿别人开玩笑的做法并不妥当。在社交中,只有真诚的相处,才能够帮助孩子交到朋友。如果把小聪明用在了朋友身上,那么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被同伴嫌弃,无法和同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在孩子学会说话后,他们身上的妙语连珠会被大人们认为是聪明的表现。但是如果孩子身上有问题却伶牙俐齿地狡辩,进而想方设法地推卸责任逃避问题的话,那么家长们就要对此有所重视了。能言善辩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是为了不承担后果的话,那么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毕竟诚恳认错的态度才是犯错后该有的样子。
面对孩子身上的小聪明,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家长们有必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明确行为原则和底线。年龄小并不是孩子可以肆无忌惮地犯错的挡箭牌,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长大后,不仅会让父母的教育感到吃力,同时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身上良好品质的形成。
父母行为是孩子生活中的模仿示范,所以想要把孩子教育的更优秀,父母们也要懂得以身作则,约束自身的行为,不要因为自己的贪小便宜,而让孩子吃了大亏。如果父母是斤斤计较,爱占便宜的,那么相信孩子也大方不了多少。有素养的家长才能够为孩子做好行为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父母们也别忘了建立起教育权威。当孩子企图通过狡辩的方式来逃避责任时,父母们一定要保留好教育的底线和原则,不要让孩子投机取巧地试探得逞。父母的原则坚定,才能够让孩子明辨是非。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门学问,家长们不要浪费孩子身上的天赋潜能,同时也不要忽视行为约束,对孩子成长产生正面影响。小聪明是不能够带来大出息的,恰当引导才能够让孩子把聪明用到正地儿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