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中文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外文名:Vaccination abnormal reaction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是在预防接种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
2、受种者机体发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
3、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有关。
2.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
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
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
2、异常反应:
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
3、偶合疾病:
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
4、预防接种事故:
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
3.不属于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