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穴
定位:脾穴位于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调理中焦的功效。主治积滞、腹泻、便秘、虚劳喘嗽、口舌生疮等。
操作:分为清脾、补脾和清补脾,屈指向心推之为补(不屈亦可),直指离心推之为清,来回推之为清补。治疗小儿腹泻时常用清补脾。
注意:大指的指端第一末节为其本穴,下节外侧属胃穴。推时要大指内屈,为的是推时不至连及第二节胃穴。但推时并未将两节严格分开,推脾穴时不用屈指,往往连及下节,疗效是一样的。
2.胃穴
定位:胃穴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功效:具有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的功效。主治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心呕吐、纳呆、便秘等。
操作:分为清法和补法,自鱼际外缘黄白皮交界处,从腕部掌边高骨起,离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节皆可,此为清法,反之则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故一般用清法。
3.肝穴
定位:肝穴位于食指末节掌面。
功效:具有疏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的功效。主治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透发斑疹。
操作:分为清法和补法,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为平肝。肝穴的部位虽在食指末节掌面,而其清法则是从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补法是从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补法亦为升,因此非肝极虚不能妄用补法。
4.大肠穴
定位:大肠穴位于食指外侧上节,穴如豆粒。
功效:具有清利肠腑的功效。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操作:分为清法、补法和清补法,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不必拘于上节,向虎口方向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不专用补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