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国学文化 聊斋志异-酆都御史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聊斋志异-酆都御史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原文

酆都县外有洞[1],深不可测,相传阎罗天子署。其中一切狱具,皆借人工。桎梏朽败[2],辄掷洞口,邑宰即以新者易之,经宿失所在。供应度支,载之经制[3]。

明有御史行台华公[4],按及都,闻其说,不以为信,欲入洞以决其惑[5].人辄言不可。公弗听,秉烛而入,以二役从。深抵里许,烛暴灭。视之,阶道阔朗,有广殿十馀间,列坐尊官,袍笏俨然:惟东首虚一坐。

尊宫见公至,降阶而迎,笑问曰:“至矣乎?别来无恙否?”公问:“此何处所?”

尊宫曰:“此冥府也。”公愕然告退。

尊官指虚坐曰:“此为君坐,那可复还。”公益惧,固请宽宥。

尊官曰,“定数何可逃也!”遂检一卷示公,上注云:“某月日,某以内身归阴。”公览之,战栗如濯冰水。念母老子幼,泫然涕流。

俄有金甲神人,棒黄帛书至。群拜舞启读已,乃贺公曰:“君有回阳之机矣。”公喜致问。曰:“适接帝诏,大赦幽冥,可为君委折,原例耳[6].”乃示公途而出。

数武之外,冥黑如漆,不辨行路。公甚窘苦。忽一神将,轩然而入,赤面长髯,光射数尺。公迎拜而哀之。神人民“诵佛经可出。”言己而去。

公自计经咒多不记忆[7],惟《金刚经》颇曾习之[8],这乃合掌而诵,顿觉一线光明,映照前路,忽有遗忘之句,则目前顿黑;定想移时,复诵复明。乃始得出。其二从人,则不可问矣[9]。

[1]酆都县:隋置。清初属四川省忠州,即今重庆市丰都县。县有平都山仙都观,系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谓为阴府所在。参段成式《西阳杂俎·玉格》。由于三峡工程的原因,现丰都县城已非古时丰都县城之所在。

[2]桎梏:脚镣和手铐。

[3]载之经制:谓将上述专项费用列入附加税内征收报销。别立名目增收之税称“经制钱”。

[4]御史行台:又称行台御史。元以后指代表御史台对地方行使监察权的御史。

[5]决其惑:破除其迷惑,即确定真假。

[6]委折,原例:谓援引前例,委曲折免华御史之罪。委折,委曲折免;即设法减除。原例,原本往例;义近“援例”,谓照章行事而已。

[7]经咒:指佛经经文和祝祷词。

[8]金刚经:佛教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参卷三《鲁公女》注。

[9]不可问:不必再问,意思是已死无疑。

聊斋志异《酆都御史》翻译

四川酆都县城外有个山洞,深不可测,相传是阎罗天子的衙门。它里面的一切刑具,都是借助人来制造的。脚镣和手铐坏了,就扔在洞口,县令马上用新的替换,过一夜就不知去向了。有关洞内的供应开支,已经载入官府的报销制度中。

明代有个御史行台华公,巡视酆都时,听到这个传说,不相信是真的,想进洞去破除这个疑惑。人们都说不行,但华公不听。他手持蜡烛进入洞中,让两个衙役在后随从。深入洞内一里多路后,蜡烛突然灭了。华公看了看,台阶宽阔明朗,有大殿十余间,里面并排坐着尊官,身穿袍服手执笏板很庄重,惟独东头空着一个座位。

官员们见华公到了,都走下台阶来迎接,笑着问道:“来了吗?分别以后可好啊?。”华公问:“这是什么地方?”

尊官说:“这是阴曹地府。”华公惊讶地告退。

尊官指着空座位说:“这是您的座位,哪能再回去?”华公更加害怕,一再请求宽容。

尊官说:“定数怎么可以逃脱呀!”于是检出一卷簿子给他看,上面记载着:“某月某日,某以肉身归阴。”华公看了,吓得浑身颤抖,像掉入冰水中。念及母老子幼,流下了眼泪。

不一会有个穿着金甲的神人,手捧黄色帛书来到。群官拜舞,打开帛书读后,祝贺华公说:“您有回阳间的机会了。”华公惊喜地问原因。尊官说:“刚才接到大帝御诏,要大赦幽冥,可以为您设法折免罪过。”于是为华公指示道路让他出来。

几步以外,幽黑如漆,辨认不出道路。华公非常为难。忽然一位神将气宇轩昂地走来,红脸长须,光芒射出数尺以外。华公迎拜并哀求他,神人说:“背诵佛经可以出去。”说毕去了。

华公心想,经咒大多不能记忆,只有金刚经还曾稍微学习过,于是合掌背诵。立刻觉得有一线光明,映照着眼前的路。忽然有遗忘了的句子,眼前立即黑暗;镇静下来思考一会儿,再背诵再显光明,这才出得洞来。而那两个随从的衙役,就不必再问了。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什么叫做厉害的母亲,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
下一篇
聊斋志异-狐谐篇原文有哪些情节?该如何翻译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