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探春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探春远嫁,就是结局。因为《红楼梦》是以贾家为主要舞台、以宝黛爱情与贾府命运为主要线索的。探春远嫁后,离开了这个舞台与这条线索,她的悲欢、荣辱、甚至生死,都与主旨无关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探春远嫁时不过十几岁,她的人生才刚刚起了个头儿。那么,她以后的命运如何,能得到善终吗?
虽然作品中没有写,但是可以合理推测。因为探春坐船出海,远嫁异国,荣耀无限,却不像今天的“跨国婚姻”、也不像灰姑娘的故事那样理想。探春的远嫁,只能是“和亲”的性质。
当然,和亲也并不全是丧权辱国、含垢包羞。据说王昭君的出塞,就是在平等的情况之下,为了加强友好交流,而进行的一次联姻。但是大半情况之下,送公主、郡主去异国,都有着臣服或者求和的含义。
在清朝,公主与异族的联姻变得非常普遍。因为清朝本身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满族与蒙古从来关系密切,所以有大量的清室公主嫁给了蒙古的王公贵胄,清帝的后宫也有许多蒙古出身的嫔妃。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人。自她之后,所有的清帝都有蒙古血统。
满族与蒙古的联姻是个特例,大范围而言,并没有不平等的色彩。可惜探春远嫁,不是骑骆驼,而是坐海船,显然不是嫁到“亲如一家”的蒙古,只能是远嫁到“蛮夷”之地。这样一来,满蒙联姻特有的“平等”、“亲上加亲”,就与探春无关了。
探春能诗善书,学的是汉族文化,肯定没学过外语。远嫁之后,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当然探春善于学习,也许能很快学会对方的语言。但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生活习惯也是个大问题。贾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探春有次自费点菜,点的是“油盐炒枸杞芽儿”,是刘姥姥所说的“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调剂口味,而不是夏金桂“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式的粗俗。这样的千金小姐,像温室里的花朵(虽然在众多花朵里,探春是比较茁壮的一株),移植到海风凛冽的远方,她如何能适应?
比这些更严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探春的丈夫肯定是显贵,但到底是怎样的显贵?是年老的国王,还是年轻的王子?
如果是前者,老国王死后,探春将面临漫长的寡居生活(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生活了八年之后就守寡,孤寂终生),说不定还得被迫嫁给老国王的兄弟、儿子、甚至孙子(王昭君在第一任丈夫逝世后,转嫁给丈夫的前妻之子,也就是自己的继子);如果是后者,王子能否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如果胜利,当上国王,会有众多的嫔妃,探春能否在宫斗中胜出(像《甄嬛传》里的纯元皇后,丈夫登基,她却死于宫斗)?如果是失败,王子可能会死,探春是殉死,还是被胜利者强占(像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强占了李建成的侍妾玳姬)?……
不不不,我不是说,探春就一定没个好下场。我只是说,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探春的才干与精明几乎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她面临的是太多的未知。
在八十回中,探春艰难地挣扎,超越了她的出身,先后得到了王夫人与贾母的赏识,以及众多人等的交口称赞。但是她的远嫁,把她的成绩一笔抹杀,她需要面临一个新的开始。
我当然希望,探春恰好嫁到一个向往中华文化、识情知趣的丈夫,对她一见钟情,并且终生热情不渝,美丽的玫瑰花能够幸福地过完她的一生。
我只是觉得,探春的幸福太过侥幸、太过渺茫、太不可把握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