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秦晋之好”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我们都知道有“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就是从秦国和晋国两国之间通婚这件事情上来的,而现如今也用秦晋之好来祝贺结婚的新人,希望他们婚姻美满。但秦晋之好虽然包含着很好的寓意,但历史上的两国之间,从来都不可能存在永恒的友谊,那即便是世代通婚,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他们之间真的很好吗?
1、秦晋之好的来历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袁术欲与吕布结亲,派人去徐州见吕布,说了这样一句话:“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我们知道,“秦晋之好”说的是两家联姻,其中“秦晋”则是指春秋时期的秦国和晋国。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秦晋两国之间关系有多好。其实不是,“秦晋之好”只是在说两家通过联姻的方式建立关系,而不是指关系的亲密程度。
这段联姻关系,则要从秦穆公说起。秦穆公四年,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也就是太子申生的姐姐。秦穆公十四年,晋惠公之子太子圉(yu)入秦国为质,秦穆公把同宗的女子嫁给了他。秦穆公二十三年,穆公迎重耳(晋文公)入秦,又将同宗女子五人相许。
且先不论辈分问题,单看这种联姻关系,两国相处的应该很不错吧。实际上这两国的关系还真不怎么样。
秦穆公迎娶献公之女的第二年,秦晋两国就产生了一点摩擦,秦穆公亲自率军跟自己的老丈人在晋国的河曲打了一仗。同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小舅子申生自缢,重耳、夷吾出逃,晋国大乱。
秦穆公九年,晋献公去世,骊姬拥立的两个国君先后被刺死,晋国一时无君。在外流亡的夷吾看到了机会,但是想要回国即位必须要有人支持才行,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姐夫秦穆公。夷吾派人去秦国求援,并许下承诺:如果自己能顺利回国即位,就将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八座城池,这笔买卖对秦穆公来说简直太划算了!但是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小舅子有多不靠谱,夷吾回国当上国君后立马赖账翻脸,就是不给!秦穆公也没辙,再说毕竟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只要能跟晋国保持好关系也就不再计较。可是人不靠谱总得有个度,像夷吾(晋惠公)这样的确实有点过分。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大旱,颗粒无收,夷吾派人到秦国求粮。秦国的大臣觉得这是攻打晋国的好时机,但秦穆公没那么做,帮助晋国度过了难关。风水轮流转,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两年后,秦国也遭受了旱灾,秦公请粟于晋国。同样的场景,夷吾找来大臣商量,大臣说:“趁秦国受灾,这是攻打秦国的好时机。”于是,夷吾真就这么干了。
河西八城的事失信于人就够不要脸的,况且秦穆公还尽心帮他,身为小舅子的夷吾不给粮也就罢了,居然还想趁火打劫,简直堪称丧良心界的杰出代表。兴不义之师,天道弗助。秦晋两军在韩地交战,战争以夷吾被俘为结束。这回真是惹恼了秦穆公,他昭告全国,要杀夷吾以祠上帝。
杀诸侯可不是小事,此事惊动了周天子,天子以晋国与王室同姓为由向秦穆公求情。秦穆公的夫人,也就是夷吾的姐姐,也希望秦穆公放过他。迫于双方的压力,况且秦穆公也不想就此与晋国交恶,就退了一步,两国签订盟约,秦国把夷吾放回晋国;夷吾则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并把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
太子圉到了秦国,秦公待他不错,还把同宗之女怀嬴嫁给了他,两国的联姻关系可以说又进了一步。至此,秦晋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两国好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2、秦国和晋国的关系
要是能一直这样也挺好,但这个太子圉跟他父亲夷吾一样,也不怎么靠谱。
秦穆公二十二年,夷吾病重。太子圉怕自己不在晋国到时候当不上国君,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抛妻弃子跑回了晋国。秦穆公真是对这对父子失望到了极点。次年,晋惠公夷吾去世,太子圉顺利即位,史称晋怀公。
秦穆公哪能让晋君的位子坐安稳了,他决定从楚国接回另一个小舅子——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重耳为人贤明,自从夷吾把晋国搞得乌烟瘴气之后,重耳就成了晋人众望所归的国君,可惜他一直被夷吾追杀在外流亡,不能回国。秦穆公接重耳入秦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他回到晋国,替代晋怀公的国君之位。
不过在此之前,秦穆公按照自己的风格,又给重耳配了5个同宗女子,其中就包括晋怀公没有带走的妻子怀嬴。一开始重耳是拒绝的,“我拿你当姐夫,你却想当我爸爸?”,更过分的是,这其中还有自己的侄媳妇。可是形势在这摆着,寄人篱下不想顺从也不行啊!就这样,重耳成了秦穆公的小舅子兼姑爷……
既然关系都这么复……亲近了,那什么都好说。秦穆公二十四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并顺利即位,史称晋文公。嫁了5个秦国女子,帮助两位晋国国君回国即位,秦穆公这么费心的联合晋国图的什么?两个字:关系。
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的结盟国家越多,他们的生存环境也就越安全。尤其是两个实力大国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一旦大国之间发生战争,为了取得战果,双方投入的兵力会更多,消耗就会越大,胜率难测。所以当年齐桓公率八国大军压境楚国,双方都不愿轻易交锋,就是因为谁都不想承担战争失败带来的损失。
再看秦晋两国。当时的晋国在晋献公的努力下实力大增,势头正旺,俨然成了中原大国,人人忌惮。秦晋两国距离那么近,如果两国的外交关系紧张,势必对双方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是秦穆公不愿看到的。所以对秦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和晋国搞好关系,同时大力发展自身实力,成为下一个中原霸主。
万万没想到,还没等秦国发展起来,他一手扶持的晋文公抢先一步称霸。晋文公回国五年后便登上了霸主之位,其速度之快令所有人讶异,秦穆公也没有想到。但这就是命,无论如何都得接受,不管怎么说,至少两国的关系还不错。
3、秦晋之好其实没那么好
秦穆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去世,穆公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恰好此时有人卖情报给秦穆公,愿作为内应请秦国讨伐郑国。秦国大臣认为消息未必可靠,且此去路途遥远,需途径晋国,一旦失败被晋国伏击将损失很大。在秦穆公看来,晋国现在正在扶丧,不会兴兵阻拦,况且向东发展一直是自己多年的愿望,怎么能轻易放弃,于是出兵伐郑。
可还没等到郑国,秦国的行动便被郑国知晓,并且做了积极的防御,这仗没法打。秦军不甘心啊,大老远的不能白来吧,就顺道把晋国旁边的滑邑给灭了。这下可惹恼了正在扶丧的晋襄公,趁我在家举丧攻我边邑,这也太欺负人了!
晋襄公当下令人将丧服染黑,发兵于崤山阻击秦军。一场恶战,秦军全军覆没,三名秦将被俘。盛怒下的晋襄公想杀掉三名秦将,以解心头之恨。好在有晋文公的夫人,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求情,三人才逃回秦国。
面对这次失败,秦穆公当然不甘心。秦穆公三十四年,秦国再次出兵伐晋,又输了,秦穆公这才消停,转而向西发展。秦国的西征之路很顺利,秦国的实力在这两年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秦穆公三十六年,穆公觉得时机已到,再派秦将出征晋国,这次终于打败了晋国,打到“晋人皆守城不敢出。”取胜后,秦穆公亲自渡过黄河来到当年的崤山战场,为当年战死的士兵筑坟发丧,痛哭三日,算是报了崤山之仇。
秦晋之好以一个美好的期待开始,到最后却混成了仇家。有人说是晋国太无耻,也有人说是秦穆公的单方面付出,所以到最后才一无所有。可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初心都是好的,至少曾经美好过。
况且那个时代的形势与现在不同,诸侯和诸侯之间更注重利益而不是感情,秦晋之间建立的联姻关系也已经比其他诸侯国牢固很多了。于我们现实生活,秦晋的关系走向也在提醒我们:以利益为驱使的关系,不管开始多甜蜜,也很难长久。
最后再强调一遍:“秦晋之好”说的是两家联姻的行为,而不是形容两家的感情,所以千万不要对这个成语产生误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