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疱性脓疱疮
1、好发部位:
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2、具体表现:
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呈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非大疱性脓疱疮
1、好发部位:
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
2、具体表现:
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
3.临床表现
多在婴儿出生后4~10天发病,传染性强,易在产科、婴儿室或哺乳室内流行,开始为针尖大至豆大的红色斑点,其上迅速出现水疱,水疱迅速扩大,由豌豆到核桃大或是更大,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疱膜较薄、易破,1~2天后,大疱内液体变浊,或是疱底先有些黄色脓液,但整个大疱多数会化脓,起初大疱很饱满,随后不断扩大而松弛,疱膜破裂后,露出潮红、光滑的糜烂面,然后结成薄痂,别处又可出现大疱,可成片糜烂而像一般的天疱疮,损害多半发生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也可广泛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而掌跖常无损害,有时损害也发生在黏膜上或波及手指而引起化脓性甲床炎或甲沟炎,本病开始阶段全身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腹泻、肺炎、肾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等,导致患儿死亡。
4.检查方法
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取脓液或渗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如怀疑有败血症时,应作血培养,新发水疱内容物细菌培养可见致病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