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降温法:冷敷
冷敷的原理是,开始时将身体局部致冷,使该部位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至全身,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用橡皮布、塑料薄等不透水的物质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
将冰袋代放在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宝宝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宝宝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
注意:
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也可以使用退热贴退热,更加方便。
2.物理降温法:温水擦身
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宝宝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
妈妈先将开水放凉至32℃-36℃的水,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宝宝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
注意:
谨记不可使用稀释酒精给宝宝擦浴,会导致宝宝体温下降过快。
3.物理降温法:洗温水浴
给宝宝洗个温水澡也有助于退热。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宝宝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宝宝的头及肩部,要将宝宝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宝宝抱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
注意:
但要注意早产儿和体重过轻儿不可用洗浴的方法。
4.物理降温法: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
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
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
注意:
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5.物理降温法:使用冷水枕
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注意: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6.物理降温法:环境降温
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宝宝散热。不要把宝宝捂得死死的,将宝宝的包被解开或脱去衣服都有助于散热。
7.物理降温法: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8.物理降温法:适当增减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9.物理降温法:适当吹风
发热了并不代表要捂严实,给宝宝适当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帮助退热。
但注意不能对准宝宝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宝宝的某一局部受风。
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
注意:
吹风法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宝宝才能使用。
10.新生儿发烧:药物退热法
常用的退热药有乙酰氨基酚和美林。
给新生儿用退烧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
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宝宝,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注意: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
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