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绘本阅读 针对绘本中的“坏行为”该如何“读”

针对绘本中的“坏行为”该如何“读”

有些绘本里会有一些在成人看来非常糟糕的“坏行为”,如“咬人”、“挖鼻孔”、“自私”等等。这类绘本,常会让孩子情不自禁地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这类行为,让家长头疼不已。

其实,绘本亲子共读最重要的一点是“点拨”和“规范”的孩子行为习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去感知,从而建立对应,模仿其正确的行为。在阅读这类绘本时,可尝试以下方法:

引导孩子思考

在《咬人大王布奇奇》,就是用喜欢欺负人的布奇奇的不良行为来提醒和告诫孩子们,“欺负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烦恼,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引导孩子反思;同时,也以“我”和妈妈如何处理“布奇奇咬人”这件事,来告诉孩子们“被欺负”时该如何应对。但在阅读时,不要过分强调“欺负人”的场景,以免引起负面强化的效果。

《咬人大王布奇奇》本身给我们的是正向教育,主人公的妈妈对问题的处理的方法就比较好:第一次听到女儿“不爱跟布奇奇玩”的抱怨时,妈妈告诉她“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生活中孩子们的打闹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孩子们可以自己化解,并不需要大人太多的介入。当女儿对“要和布奇奇共住”再度表示抗议,妈妈意识到了问题,坐下来跟小姑娘进行了沟通。这时的妈妈并没有被激动的情绪冲昏头脑,去教孩子该如何报复,而是以关切和理解的姿态进一步引导女儿“去告诉布奇奇,你不想玩那个游戏”,这样说对于经常听从“权威”意见的孩子来说,是在鼓起她的勇气,学会说“不”。而且最后能够找出符合孩子自己风格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远胜直接告诉孩子该怎样做。

反之,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出攻击性的行为,明确地指出这样做“可能伤害别人”的后果,并提出如果反复出现,你会给予的惩戒是什么。

突出给人的启发

获得凯迪克大奖的《金发女孩和三只熊》中的金发女孩也是用她的笨拙和冒失提醒着我们,不礼貌地闯入别人的家里,享受别人的食物和舒服的床铺,是要付出代价的---哪怕这个代价就是独自面对三只熊的恐惧。

有些书中的主角们会扭转自己的“坏行为”,有的是被感化,有得是自己吸取了教训。比如李奥·李奥尼的《这是我的!》中的三只青蛙,动不动就争吵,“这水是我的、这地面是我的、这天空是我的”……这样的“坏行为”显然无法与人分享。适时出现的蟾蜍成了他们的“导师”,帮助他们完成了转变,从“这是我的”变成了“这是我们的”。2岁后的宝宝或早或晚会出现“物权”敏感期,很关注物品的所有权,这本书可以轻松有趣地埋下一个分享的种子。但是,要提醒的是,我们不能只强调分享,也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意识。

淡化“坏行为”

有些书中可能包含不同价值观的言行,我们可以淡化。除非孩子提出具有价值观讨论意义上的问题,才主动地跟宝宝聊一聊,否则不要将自己的观点主动施教。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一书中,鼹鼠到处寻找在他头上“嗯嗯”的家伙,这个过程超级有趣,孩子们乐在其中,而最后,鼹鼠找到了“真凶”大狗,并且在大狗头上也“嗯嗯”了一把,孩子会觉得顺理成章,我们不要主动地贴以“报复”的标签,将之归并到“坏行为”,更不要画蛇添足地说出类似“小鼹鼠报复了一把是不可以学习的”这样的教导。因为孩子正处在发现和初步建立自我观念的时候,如果太多的规范性评价和说教会对孩子的认知形成干扰。

注重乐趣,不做过多评价

我觉得这类图画书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让我们家长明白宝宝们的有些行为是特定敏感期的伴随行为,不必过于紧张,“随他去”反倒让宝宝们对所谓的“坏行为”充分“行使”,满足了身心需要,以后才不会成为“坏行为”。这样的书,我们家长在预读时要加以分辨,比如《挖鼻孔真好玩》和《皮皮放屁屁》,都在告诉我们,有些成人的禁忌在儿童那里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共读时,着重其乐趣,不要对书中的行为做过多的评价,引导孩子的兴趣点,关注故事本身。

互换角色

有些书中的内容本身都是反“坏行为”的情节。比如,《大卫,不可以》整本书都是很“正”的,连标题都是否定那些“坏行为”的“不可以”,一种很“传统”的读法是稍微强调“不可以”,另外一种是换个角色,我们来做大卫,让孩子来发出“不可以”的感叹。

宝宝爱模仿“坏行为”,如何“解”

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给予理解

孩子们有些所谓的“坏行为”是在其不同的身心发展成熟度下的“必选动作”,只是我们家长会觉得有问题,对他们的这些行为严加看管,一旦发现立即禁止。在我们家长对孩子说no的时候,孩子越发接受同类行为。因此,他们看到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共读的图画书里居然有违规动作,当然乐不可支,愿意去模仿。所以,不是因为看了书而去模仿,而是孩子本身就有这样的需求。

转移注意力,事后再“关注”

大多数的模仿都可以随他去。一则是相信很多家长会在共读时,用自己的“标准”做出适合各自家庭教育理念的“阐释”;二来孩子模仿这些“坏行为”大多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听之任之,不去“强化”,不去“贴标签”,将注意力从孩子“模仿坏行为”上挪开,暂不给予纠正和批评---及时的关注会加大宝宝对此行为的效应,觉得这个行为很有影响力。我们应该置之不理,淡然处之,更不要有发脾气等过激反应。而当孩子的不良模仿结束了,再来关注和回应,如和孩子讨论这些行为的对错,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

绘本名称:挖鼻孔好好玩

文:图:达尼拉·库娄特/德国

翻译:王星

出版社:贵州人民

定价:23.8

绘本名称:皮皮放屁屁

文:图:碧莉特·米勒/德

翻译:林良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

定价:21.00

绘本名称:这是我的!

文:图:李欧·李奥尼/美

翻译:阿甲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25.00

绘本名称:金发女孩和三只熊

文:图:詹姆斯·马歇尔

翻译:漆仰平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定价:29.8

绘本名称: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文:图:维尔纳·霍尔茨瓦特

翻译:方素珍

出版社:河北教育

定价:29.8

绘本名称:咬人大王布奇奇

文:芭芭拉·波特纳

图:佩吉点拉特曼

翻译:漆仰平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

定价:28.8

绘本名称:大卫,不可以

文:图:大卫·香农

翻译:余治莹

出版社:河北教育

定价:29.8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预防产后抑郁多吃这7道菜
下一篇
产后哺乳期间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