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低血压,一般指血压低于90/60 mmHg。但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而言,血压尚未低至这一水平即可出现血压过低相关的临床症状。高血压有害,血压过低同样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低血压最常见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体质虚弱者以及老年人,特别是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病(例如心肌梗死、心衰)的患者。其危害性以及处理原则因人而异。
1. 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过低或怀疑低血压症状(头晕、头痛、眼前发黑、晕厥等),应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视情况减少药物种类或减小药物剂量。已经患有冠心病者,更要注意低血压的问题,因为舒张压低于60mmHg可能会减少心肌供血,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欧洲专家说不要低于70mmHg,这在临床上很难做到)。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2. 体位低血压
在体位发生变化,如蹲起站立、长时间站立时由于头部供血不足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的症状。此类型多见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多数老年人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身体血压调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服用降压药不当而造成的。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容易突然跌倒而骨折,甚至是意外死亡。严重的低血压还能增加脑梗死和心肌缺血的风险。
3. 体质虚弱致低血压
体质虚弱者、青少年、缺少运动者及女性发生低血压的机会较多,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气短、精神不振、易疲劳等。有些女孩为了瘦身,过度节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产生低血压的症状。
4. 餐后低血压
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常在饭后出现头晕、乏力、发困、眼前发黑、心绞痛、甚至晕厥和跌倒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有无餐后低血压。为明确这一问题,可在餐前、餐后即可、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分别测量血压。若餐后血压明显降低、收缩压较餐前降低20 mmHg以上,则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5. 季节性低血压
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较为常见,因出汗过多导致血容量减少,加之血管扩张而会出现血压降低,患者可有暂时性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
6. 如何处理?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特别是青少年),低血压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重在预防。首先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是防治低血压的有效措施。
对于老年人,可以选择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比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其次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在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
夏季是低血压的高发季节,血压偏低的人要注意多饮水、补充血容量,适当多吃一些含盐量高的食物,防止血压过度下降。低血压者应避免长时间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老年人要特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患者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平时要注意变更体位时的速度,比如起床或由坐位起立时不要过急过快。
餐后低血压者,可尝试餐前适量饮水、餐时不要饮酒、餐后适当休息、少食多餐等措施。如果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的患者,如果血压过低,应该减少或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低血压的药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