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才能谈分享?
“分享”,顾名思义,即分而享之的意思。既然是分而享之,分与享自然密不可分。一个大方的宝宝可能更好地融入环境,拓展社交圈子,并将其快乐翻倍。这无疑是我们所期待的。然而,如果不了解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引导他分享这件事上,我们就可能用错方法,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急于让宝宝“分享”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带宝宝出去时,如果宝宝做出一些“分享”的行为,可以让众人看到他表现得很大方,因此会赢得一片赞扬声,作为父母,我们可能就像喝了心灵鸡汤般的畅快。毕竟,那也是我们教子有方的指标之一。相反,如果宝宝表现得很小气,我们面子上就可能挂不住。
们可能倾向于急迫地去改变宝宝,让宝宝尽快学会分享。在引导宝宝分享这件事上,半鼓励半强迫的方式无疑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我们自以为最有效的方式。在我们的鼓励外加强迫两种合力作用下,宝宝可能乖乖地分享了,不过,因为不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这种分享往往只有“分”,缺乏“享”。宝宝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反而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即便他暂时迫于压力去分享了,但是这种被剥夺的感觉会深入骨髓,继而产生被剥夺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恐惧心理的支配下,一旦摆脱爸妈的束缚,他可能将来反而变得加倍的“小气”。因此,这样的“分享”对宝宝心理成长以及养成爱分享的习惯有害无益。
※关于“分享”这回事,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表现也不同※
普遍来说,1岁前的宝宝觉得分享是个很有趣的游戏,因此他会乐于分享。
2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原本喜欢分享的宝宝突然变得小气起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可能更享受从他人那里分而享之,而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当然也有例外。这跟宝宝的个性特点及养育环境有关。某些从小就习惯了分享的宝宝在这方面会表现得更大方些。但这并不表明一个从小就习惯分享的宝宝就一定会更乐于分享。进入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阶段,不少宝宝在分享这件事上会暂时性地出现倒退行为。
3岁之后,随着宝宝心智进一步发展,有了与小伙伴交往的欲望,他又会逐渐倾向于与人分享,以此去赢得友谊。当然,某些他特别在意的东西,他也会拒绝分享。
※宝宝到底能从“分享”中体验到什么?※
若不强迫宝宝,他就会在分享过程中获得很多良好体验:
●将某样东西分享出去之后,当宝宝看到对方因为自己的分享而变得很开心时,他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分享行为与对方情绪发生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因此产生成就感。而这对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很有好处。
●只要不给宝宝压力,对他来说,分享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可以带给他很多欢乐。
●习惯分享,体验到分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会发现,分享可以更轻松地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情感上的支持与回报,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喜爱之情、拓展交往范围的社交手段。他会因此更热衷于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
※把握正确引导宝宝进行分享的时机,让他乐在其中※
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宝宝分享,才能培养其大方的个性。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引导宝宝分享,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尊重宝宝的所有权
如果宝宝的所有权得不到尊重,他的内心会有严重的恐慌感,在这种恐慌感的支配下,他自然不可能爱上分享。要消除这种恐慌感,我们可以先试探性地鼓励宝宝分享,但是,当发现他并不愿意分享时,我们要尊重他的感受,允许他自由支配自己的物品:“好吧,等你不想玩的时候(等你愿意给他玩的时候)再给他吧!”
同样的,当宝宝的玩具等物品闲置在一旁,别的小朋友想玩时,如果我们确定宝宝可能发现,最好先征求一下宝宝的意见,而不是自作主张将他的玩具拱手让人:“这是……的玩具,我做不了主。请稍等一会儿,我先问问他能不能借给你玩一会儿。”给对方小朋友这样一个解释后,我们再去做自家宝宝的工作。
●引导要注意方式
婴幼儿往往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因此,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换一种宝宝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比如,“你的玩具想先跟……玩一会儿,它待会儿还会回来找你的哦!你同意它跟……先玩一会儿吗?”如此,宝宝就可能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他乐于分享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
●循序渐进进行引导
我们还可以从别的方向有所作为。比如,我们可以先从宝宝比较熟悉、比较喜爱的人(如家人、他特别喜欢的小伙伴等)开始练习分享,而不要一开始就从他不那么喜欢、不那么熟悉的人开始。同时,我们可以考虑先选择宝宝不那么在意的一些物品,引导他去分享,让他先享受到分享的乐趣。等到他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之后,我们再尝试引导他去分享他比较喜欢的物品,他就更容易接受一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在不强求宝宝的前提下,轻轻松松引导他爱上分享。
※特别提醒※
●若碰上宝宝特别珍惜的物品,如果他不愿意分享,我们最好尊重他的决定。
●不要轻易地给宝宝下“小气”的定义,这对改变宝宝的行为毫无益处,相反还会强化他的“小气”行为。从正面引导宝宝效果更好。
作者简介
林怡,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林怡育儿网站、育儿会所创办人;本着“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理念,帮助父母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对方法去爱。曾出版畅销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愁》等,深受父母喜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