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定要“乖”吗?
很多爸爸妈妈都以宝宝乖巧为荣。当宝宝表现得“不乖”,以至于我们无从应对的时候,难免就会比较:“别人家宝宝都那么乖巧,为什么独独我家这小子那么难缠呢?什么时候他能变‘乖’点呢?”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宝宝“乖”就一定是好事吗?宝宝“乖”到什么程度才是好事?
※喜欢乖宝宝是因为我们害怕失控※
在大多数爸爸妈妈的心目中,“乖”就等同于听话。因此,衡量一个宝宝乖不乖,往往只取决于以下标准:
1) 我提出要求,宝宝立刻行动。
2) 宝宝提出要求,我认为不妥儿拒绝了。他虽然不甚乐意,但是完全没脾气,立刻放弃主张,听从我的意见;或者虽然小有异议,但是我略微劝说,他便顺从。
3) 宝宝的某个行为,我认为不妥,一劝说,他立刻改弦易辙。
4) 我替宝宝安排好的事情,他总是欣然接受,不会提出异议。
当宝宝达到如此“标准”时,我们便很清楚,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内心就会很安宁、很欣慰,甚至还透着点得意。
当了爸爸妈妈之后,我们最惧怕的是宝宝跟我们对抗。宝宝一对抗,我们就失去控制,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一旦失去控制,我们就无法预知事态发展的趋势,内心就会变得十分恐慌。这种失控后的恐慌感成了我们喜欢乖宝宝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因。当然,家有“乖”宝宝,我们会省心得多。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养育一个宝宝还是有很多压力的。谁不愿意更省心点呢?
※凡事具两面性,“乖”亦如是※
宝宝“听话”,很难一言以蔽之曰好事还是坏事。
“听话”当然有它好的一面。如,若宝宝凡事不可商量,过于自我,小时候他难以在小伙伴间立足,如果不改变,成人后,他会遭遇很多社交障碍。而且,一个无法商量的宝宝不懂得在必要的时候转弯,会产生更多的挫败感,积累更多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找不到一个恰当的通道以恰当的方式释放的话,对宝宝心理成长无疑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一个不“听话”的宝宝与父母之间会有更多的对抗。这种对抗往往使亲子双方两败俱伤。一个不懂宝宝的父母遭遇一个不“听话”的宝宝,就可能带给他很多的压力,甚至让宝宝有不被爱的感觉,这对他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没有任何好处。而“听话”的宝宝与他人少了很多冲突,他的生活可能更平静。
既然如此,是否意味着“听话”对宝宝的发展更有益呢?当然不是。宝宝“听话”背后常常隐含了以下的问题:
1) 为了讨父母欢心,宝宝拼命压抑自己的需求,导致他形成一个习惯性的互动模式。即便成人后,他在潜意识里仍然会把与他相关的其他人,如上司、同事、朋友、伴侣等认同为他儿时的“父母”,凡事都服从他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2) 宝宝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很听话,但是看人下菜碟,在另外一些他认为自己可以控制的人面前变得特别不讲道理,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压抑了的情绪。
3) 宝宝小时候表现得特别听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某天(尤其进入青春期)他可能突然变得异常逆反,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
4) 一辈子压抑自己,就此当个“好好先生”。但一旦某个事件触发了他反抗的神经,他就可能失去控制,以破坏性的力度爆发,做出令人遗憾终生的事情。
5) 成人后没有自我,凡事需要依赖他人做出决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若没有人下达指令,就不知如何行动,甚至内心感觉很惶恐。
……
因此,要求宝宝听话一定要有度,切不可勉强为之。否则,我们就成了妨碍宝宝成长,扼杀宝宝个性的罪魁祸首。
※听话有度,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
要让宝宝听话有度,既不让他变得过于乖张,又不至于扼杀宝宝的个性,我们需要多做一些功课:
●了解宝宝不同阶段发展的心理需求,顺势而为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他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阶段性地吃手;自我意识萌芽时凡事要求自己做主,结果弄得很多事情一团糟;进入秩序敏感期时,要求某些事情一定要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式操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反应激烈……了解了宝宝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淡定地面对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满足他那些阶段性的需求,他的内心就会有强烈的满足感,他的自我(个性)得到保护,就会成长为一个有着强烈自我价值感的人。
●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必要的规则
到宝宝2岁左右(具体年龄要考虑宝宝的个体差异,视宝宝心智发育的程度而定),其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需要给他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引导他遵守。
当宝宝试图突破规则时,我们无需跟宝宝硬性地对抗,但是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我们的原则。持续地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宝宝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
●非原则性问题,给宝宝自由
除了那些必需的规则,其他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要给宝宝足够的自由,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观点,哪怕他的观点在我们眼里是错的。
并且,衡量对与错,不可用我们成人的价值观,而要更多地试着站在宝宝的角度想想看,他为何如此表达?为何有如此的要求?站在宝宝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断定他的需求到底该满足,还是该限制。
●如果宝宝“犯了错”,我们要对事不对人
爱宝宝不可讲条件,规范宝宝的行为不能以贬低宝宝自我价值感为代价。如此,宝宝的行为得到规范,同时,他并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受到贬抑,或者不再有被爱的感觉。
养育孩子最大的挑战恰恰不在宝宝身上,而在于我们自己。所以请爸爸妈妈静下心来想一想,宝宝那些看似“不乖”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了解了这些秘密,我们就可以摒弃焦虑、对抗,从容面对,爱孩子更有章法。
作者简介
林怡,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林怡育儿网站、育儿会所创办人;本着“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理念,帮助父母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对方法去爱。曾出版畅销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愁》等,深受父母喜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