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们不干涉孩子,就会看到小孩子常常追随在大孩子后面,满腔热情地模仿哥哥姐姐们的言行。对那些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屑一顾”,甚至显得比较排斥。跟着大孩子,小孩子能学到很多技能,这是令我们深感欣慰的事情。不过,也有的时候,孩子偏偏对大孩子不感兴趣,反而热衷于模仿那些比他小的孩子的行为。
看到孩子模仿比他小的孩子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会隐隐有些担忧。因为我们固有的观念认为:模仿大孩子的行为是成长,是进步,而模仿小孩子的行为,就是一种“退化”,甚至可能妨碍孩子心智发育的速度。进步是我们赏识的,“退化”就不那么容易被接纳了。看到孩子“退化”,我们会焦急。甚至有的家长会强行限制孩子的行为,试图让他的行为更贴合他的年龄,更“得体”。
不过,这样的担忧真的没有必要。实际上,无论孩子模仿谁都有其积极意义。如果我们了解孩子模仿大、小孩子的出发点,那一丝丝担忧便冰消雪融了。
孩子之所以喜欢模仿大哥哥大姐姐,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大哥哥大姐姐们游戏的花样繁多、有趣,很能干,很“厉害”。大孩子的这些特质深深吸引着他,让他心生崇拜。加上大孩子没有脱去孩子气,他们与小孩子依然有很多共同语言,会让他觉得很亲近,很贴合自己。而且,小孩子又有长大的强烈欲望,他就更乐于去模仿大孩子了。
他之所以模仿小孩子,是因为他觉得对方的行为有趣,或者偶尔因为各种原因,他会期待回到小孩子的状态,以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或借此在父母面前耍一会儿赖,回味一下小时候的感觉,得到一些成长的正面能量。一旦他获得成长的动力,成长是他必然的一种需求,根本不需要我们去督促。
更何况,要将小孩子的行为模仿得惟妙惟肖,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呢!首先,他需要细致地观察对方的行为,把他的行为印刻在脑中,随后再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不断进行比对,最终准确无误地复制出来。孩子的很多基础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分析比对的能力、模仿力、专注力……都在模仿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模仿小孩子的行为,貌似更简单,实则不然。大家若不信,可以试着去模仿一下小婴儿的各种动作,是不是感觉难度系数很高呢?
琛琛小时候也是既喜欢模仿大孩子,也喜欢模仿小孩子。当他模仿小孩子甚至婴儿时,我不会制止他,不会要求他一定要像个大孩子。相反,我会鼓励他:“嚄,学得还挺像。你看看那个小弟弟,他是怎么走路的,你再学一个给妈妈看看。”于是,他会仔细观察那个小孩子的动作、表情,分辨他发声的特别之处,然后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
因为我常常鼓励琛琛去模仿,他的观察力、模仿力都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记得有天从户外回来,琛琛突发奇想,学了几声狗叫,结果惹得院里一片犬吠之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到他上了小学,看过《绿野仙踪》之后,他能一个人给整部电影绘声绘色地配上音,更是让我看到了模仿带来的益处。
观察力与模仿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没有这两种能力作为铺垫,想让学习深化,是很困难的。因此,当孩子试图模仿小孩子的行为时,若我们不大惊小怪地压制孩子,而是接纳他的这个行为,并鼓励他更细致地观察、分析模仿对象的行为,这个我们误以为会妨°孩子发展的行为就被转化,成了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一个机会。而孩子因为没有被我们无端地打压,他也不会有羞耻感甚至罪恶感。成长是孩子必然的需求,除非我们内心深处不希望他长大,他才会刻意逢迎,自发地延缓成长的速度,以博取父母的欢心。相信孩子,自然海阔天空。
作者简介
林怡,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林怡育儿网站、育儿会所创办人;本着“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理念,帮助父母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对方法去爱。曾出版畅销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愁》等,深受父母喜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