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自成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末农民起义如火如潮,明朝在农民起义和辽东外患下举步维艰,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杀,明朝灭亡。李自成能够迅速的崛起一方面是因为明朝的腐败使人民生活不下去,河南易子而食并非是夸张而是真实存在的,破产的农民给了李自成茁壮成长的养分。另一方面是大顺军以“迎闯王不纳粮为”口号,因为赋税剥削而破产的农民迅速的集结在这面大旗之下,李自成以十几骑到攻下北京只用了三年正是因为如此。
在李自成东进时大多数地方都是投降的,在击败孙传庭之后更是如此,明朝各级官员都认为明朝将亡,他们认为李自成是中兴之主,很有可能成为朱元璋那样的人物,所以在北京城破的时候大多都去迎接新皇了。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有民心,原来的明朝官员也应当是拥护他的,这个新兴的政权应当是充满活力的,为何李自成还是失败了呢?
李自成的“迎闯王,不纳粮”的政策把官绅地主阶级推向了对立面
“迎闯王,不纳粮”那么军饷、政府所需要的花费从哪里来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捐饷,钱来自于官绅地主,在未曾进入北京之前是抢,打下一个城市就把明朝宗室官员的家给抄了,搞出大量的银钱,入主北京之后就是强捐,你是什么官职就要拿出来多少钱助饷。
李自成刚进入北京时,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是从二十七日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刚开始没有追赃助饷,但是后来还是需要,因为没有这个钱大顺政权就维持不下去,他的经济来源就来自于此。
而这种追赃助饷并非只是在北京,在大顺的统治范围内都实行这样的政策,所以李自成就是实行吃大户的方式来养活自己,在大顺强盛的时候这些官绅地主无法反抗,但是只要大顺出现劣势就一定会被他们反咬一口。
“迎闯王,不纳粮”是一时的计策,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没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政策,没能够实事求是。
在农民起义的前期实行吃大户的原则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农民起义本身就是和官绅地主相互对立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起义前期也是如此,但是朱元璋在称吴王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流寇的习性,开始吸收官绅地主的力量了,比如李善长、刘伯温都是中小地主阶层,李自成的追赃助饷表明他没有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主人,没有摆脱流寇的习性,在自己的统治班子中也没有注意吸收明朝投降官员,在投降的明朝官员中很少有能够留任原职的,在大顺政权的地方官员也都是没有当过明朝官员的举人,所以在李自成的参谋团队中就没有真正的人才能够看到建州的威胁,李自成用的还是他起兵的那群人。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吴三桂本来是投降大顺的,我们说吴三桂反叛仅仅是因为陈圆圆我觉得不可信,冲冠一怒为红颜听起来是英雄豪气,不过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是因为李自成动了关宁军的基础,一是北京城中追赃助饷也动了关宁军的利益,第二个方面就是调吴三桂到北京,第三个方面是清军对于吴三桂的影响。
李自成和参谋团队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太过于相信吴三桂和清军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选择投降,李自成调吴三桂到北京觐见新皇,而且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带着军队一起来的。
李自成没有足够的重视清军,也没有加强对于山海关的防备,甚至没有调一员大将在山海关附近驻军,李自成好像认为自己和清朝没有任何恩怨打算和平相处,他似乎觉得以前的恩怨都是明朝和清朝的,和他李自成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没有打算和清军交手,但是李自成已经继承了明朝的遗产,以前有明朝在中间,但是现在是大顺军和清朝直接相对了,李自成没有完成这样的转变。而且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没有灭亡之前祖大寿就已经投降清朝,并且多次写信劝吴三桂投降清朝,给吴三桂早早地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李自成后来也给这颗种子浇水了。
而且因为李自成调吴三桂导致山海关宁远一带只有唐通的八千人,在吴三桂未曾投降之前其实清军就已经出兵了,不过没打算走山海关而是绕道,吴三桂投降才打算从山海关的,如果李自成在山海关附近有驻军吴三桂真的不一定敢反叛。
因为这样的战略性失误导致大顺军的布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李自成的主力并不在京津一带而在山西、陕西、河南,尤其是河南,李自成的军队正在想要南下和左良玉玩着呢,因为主力不在所以李自成在山海关一片石失败后才会那么匆忙地撤出北京城,北京本来是坚城,明朝时清军多次围城都不能破,李自成那么轻易的放弃就是因为再坚固的城池也要有人来守城,李自成主力不在不敢停留所以匆匆西撤。从大顺的战略部署来看是以南方为主的,所以很明显李自成是有让吴三桂南下之意的,但是关宁军的根本就是根本,吴三桂肯定不乐意的,虽然清朝时吴三桂也是南下,但是那是没得选了,和他愿不愿意没有关系
有人说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进入北京后军队的腐化,其实李自成进城也只有不到一月,二十几天军队就腐化完了?说出来自己也不信,而且在后来和清军的战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顺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但是因为没有高级的参谋,没有像朱元璋那样的智囊团导致的战略性失败。以明太祖朱元璋来说,他吸取的地主阶级的参谋就给他制定了非常好的政策,在朱元璋北伐时及时的改变战略完全放弃红巾军那套明王出世的政策,而是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来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
清军能够打下天下与他善用汉人将领不无关系,大加封赏,承认他们之前的财产地位是合法的,所以在清军统一的过程中汉军发挥了重要的力量,打的异常勇猛,而投靠李自成的时候却是出工不出力,来回反叛。
清朝在统治稳固之后再削藩,剥夺他们的权力,所以清朝是善于团结阶级的,这和纵横家有些相似,团结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先团结自己能够团结的打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最后一点点的削弱不属于自己的力量,这种方式不仅在国家,在很多时候都能够用的到。李自成“迎闯王,不纳粮”的政策没有改变,政治方向没有改变所以未能团结官绅地主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古代是必不可少的,这也造成了李自成的悲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