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马谡守街亭
无论是从北伐的目的还是从整肃军纪,马谡都必须要死,诸葛亮杀马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杀了马谡能够换取全军继续北伐的脚步,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问鼎中原绝对不是要一直打到中原,因为曹魏的势力太大了,这点诸葛亮很清楚,他知道蜀国和魏国的差距,光复汉室只是诸葛亮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罢了,真正要是出去,连长安城的大门都不一定能见到,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北伐了。这首先是因为北伐能够转移国内矛盾,并且借机能够夺了李严魏延的权利,所以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的计策,北伐之路是诸葛亮的一步好棋。
司马懿是一个好对付的人么?肯定不是,它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诸葛亮没有派魏延赵云或者是姜维而是选了马谡。
我们都知道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之一,不管能力怎么样,人家忠心耿耿呀,他拍马谡去就是为了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棋子,然后排挤魏延的人。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但是看看他怎么对待李严的。再加上马谡表现的并不弱,他的计策平定了南中,反间计对付司马懿,他对马谡能够守住接听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不在乎刘备死前的嘱托。
在街亭失守之后,蒋琬用晋文公的话来回答诸葛亮关于马谡如何处置的问题,其实诸葛亮心里也明白,魏延等人就等着这个机会呢,如果马谡不死,难做的就是诸葛亮。
马谡失守街亭
在关于三国的争论中,有一个就是诸葛亮到底该不该斩马谡,马谡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受诸葛亮重用,曾任成都令,和马良都是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加入到大军的。
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但是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斩马谡过于严苛,这件事期大部分责任是归咎于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但是不能因此抹杀了马谡的才能,他在平南献策的时候展现出了他对战争过人的洞察力和算计手段。
马谡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在街亭大战的前夕,敢于在别人都不愿意出来担当此任的时候主动请缨,街亭一战谁都知道凶险,没有关隘可以防守,想要保住街亭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当诸葛亮问军中谁可以出来的时候,马谡没有犹豫,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败了的结果,但是他还是承担了。
在街亭败后,马谡没有投降,而是积极的组织残部开始突围,保存了大部分主力,虽然街亭失守,但是他保存了战斗力。
最后,诸葛亮要将马谡问罪的时候,他没有依靠自己和诸葛亮的交情很好来为自己求情,也没有用一些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辩护,他一言不发的受刑是何等的悲壮,在国家为难当头的时候,挺身而出,又在需要人整肃军纪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生命。马谡失了街亭固然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但是何尝又不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