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段时期远比三国更加混乱,他就是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这段时间,这段历史整整270年,远比三国乱世更长也更混乱。在这段历史中,也是名将谋士辈出,他们的才能并不输于三国的名将和谋士,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盘点下这段时期三位最有名的谋士。
一、 张宾(?~322年),字孟孙,河北邢台人。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政治家。
张宾从小好学,自比张良。永嘉之乱后,中原大乱。当时石勒是汉国主刘渊手下的一员将领。张宾慧眼识人,觉得石勒会有所成就,随后,他投奔石勒帐下做谋士,起初不得重用。永嘉四年(310年),石勒进军江、汉,并打算长期据守。张宾不同意,希望石勒北还。石勒不听。结果,石勒军中缺粮,遭到晋军攻击,损失惨重。石勒只得采纳张宾之言北还。永嘉五年(311年)正月,石勒率军北上渡过沔水,攻占新蔡,进攻许昌,给晋军很大打击。自此之后,石勒对张宾言听计从,张宾成为头号谋士。
之后,石勒希望扩张势力,主要对手是汉国另一位大将王弥。张宾劝石勒必须迅速铲除王弥,可以先引诱他,然后再加以消灭。石勒听从。当时,王弥军与晋军相持,形势危急。王弥请求石勒增援,石勒本不想答应。张宾却认为是个好机会接近王弥。石勒听从,亲自率军支援,击败晋军。王弥很高兴,认为石勒是可靠的盟友,不再提防石勒。后来,石勒请王弥赴宴,王弥不顾部属劝阻,贸然前往。席间,石勒发伏兵杀王弥,又兼并其部众。石勒表奏汉国皇帝刘聪,称王弥系因叛逆被杀。刘聪无可奈何,只得又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督并、幽二州诸军事,领并州刺史。石勒自此实力日增。
石勒此时的又一个强敌,就是晋朝的幽州刺史王浚。王浚派了段氏鲜卑段匹磾等人帅共五万人进攻石勒的根据地襄国。段氏鲜卑非常强悍,石勒陷入被动。石勒向张宾问计,张宾不同意固守城池。张宾献计,先不出战,让敌军懈怠,然后挖地道出城,趁敌军攻城时偷袭鲜卑大将段末柸,将其俘虏,剩下的敌人就不足为惧了。石勒依计行事,结果俘虏段末柸,敌军士气崩溃,兵败如山倒,石勒军取得大胜。石勒之后放还段末坯,并且与段氏结盟。削弱了王浚实力。
之后张宾又献计:王浚有篡逆晋朝之心,希望得到支持。不如先向王浚称臣,让他失去戒备,再趁机偷袭。石勒接受了张宾的计谋,向王浚献厚礼,表示拥戴其称帝。永嘉二年(314年),石勒先隐藏自己的精锐兵力,然后假称自己之后亲自去幽州劝王浚称帝。于是,王浚更加骄傲,不再戒备石勒。
二月,石勒开始偷袭幽州。军队到柏人县时,怕刘琨及鲜卑、乌桓举兵相攻,驻兵不进。张宾再次献计:“刘琨、王浚虽然都是晋朝将领,实际上是仇敌。如果写信给于刘琨,送人质请和。刘琨必然乐于看到王浚的灭亡,肯定不会救援王浚。”于是石勒派使者送信与刘琨,刘琨果然不帮助王浚。三月,石勒军至易水时,王浚仍毫无戒备。石勒到达蓟城后,先驱牛羊数千头入城,塞住街巷,使幽州兵不能出战,旋即率众入城,杀幽州兵万余人,俘虏幽州刺史王浚,将其斩首。此战,石勒用极小代价一举夺取幽州,张宾功不可没。
太兴二年(319年),张宾与石虎等人见时机已成熟,便一起请石勒正式称帝。石勒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位称王,建立后赵。张宾被加封为大执法,掌管朝政。石勒称其为右侯,从不直呼其名,足见石勒对张宾尊重。永昌元年(322年),张宾去世,石勒追赠张宾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景。下葬时,石勒流着泪对左右说:“是老天不让我的大事成功吗?为什么要让右侯这么快离开我啊?”史载张宾“算无遗策、机无虚发”,为十六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
二、王猛(325年~375年6月),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王猛出身贫寒,从小刻苦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之后隐居于华山,跟随隐士学习,等待明主的出现。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击败氐族首领苻健,驻军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王猛知道后,到桓温大营求见。见面后,王猛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桓温暗暗称奇,之后王猛更是说出了桓温心中养寇自重的想法。桓温说道:“江东没人能比得上您!”之后桓温退兵,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追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于是拒绝。
前秦皇始五年(355年),前秦皇帝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苻健之侄苻坚忧心如焚,决计除掉苻生。苻坚虽是氐族人,但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苻坚向尚书吕婆楼请教除去苻生之计,吕婆楼向苻坚力荐王猛,苻坚恳请王猛出山。苻坚与王猛一见如故,苻坚觉得就像当年刘备遇到诸葛亮一般。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前秦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之后苻坚派王猛担任始平县令,希望王猛治理好始平县。王猛到任后,明法严刑,禁暴锄奸,雷厉风行。并当众鞭死了作恶多端的奸吏。王猛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由于他执法不阿,精明强干。之后接连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等,权倾内外。王猛当政期间,使前秦成为北方最强的郭嘉。王猛在政治上的功劳有: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打击了士族垄断和胡族迷信武力的落后观念;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诸族杂居,互相融合,匈奴、鲜卑、乌桓、羌、羯诸族纷纷归服;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秋,王猛与前将军杨安等率军二万进攻荆州,迫使东晋军队出救,前秦军队掠民万户而还。前秦建元三年(367年)春,西部的羌族发生叛乱,王猛等率兵一万七千人征讨,大军所至,叛卒皆降。王猛率军乘胜进击,斩前凉军一万余人。前秦建元六年(370年)1月,王猛率军三万伐前燕,兵至洛阳,王猛劝降守城将领慕容筑,然后在石门、新乐等地大破燕军,因粮草供应不上而退回。
同年四月,王猛又率军六万伐燕。秦军直逼壶关,燕主调集三十万大军迎战,但由于王猛出兵迅速,燕军未至,王猛已拿下壶关,附近郡县相继归降。之后王猛亲率精兵攻晋阳。晋阳城池坚固,王猛命士卒挖地道潜入城中,一举夺下晋阳城,随后返回潞川攻击燕军主力。燕军主将慕容评坚守营垒,闭门不战。王猛查明敌将之意图后,派五千秦军,绕至燕军阵后,袭击燕军辎重。燕军突遭袭击,慌乱而逃,秦军尽烧燕军辎重,迫使慕容评与秦军决战。秦燕决战,燕军大败,损失五万余人。王猛指挥追击,又歼灭敌军十万余人。之后王猛围困前燕都城邺城,最终攻下邺城,消灭前燕。灭前燕之后,苻坚调王猛回长安委以丞相之职并都督中外诸军事。
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王猛去世,终年五十一岁,谥号为“武”。此时前秦基本一统北方。王猛临终前,劝苻坚不要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有淝水之败。王猛也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之后更是入祀武庙。
三、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渊,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北魏杰出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崔浩出身北方士族。北魏天兴年间,崔浩任任著作郎。拓跋珪因崔浩擅于书法,让他经常跟随左右。公元409年(永兴元年),明元帝拓跋嗣初即位,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为明元帝讲授经书。
公元417年(泰常二年),东晋刘裕北伐后秦,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派人借道于北魏。拓跋嗣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北魏满朝大臣群起反对,认为刘裕此举必定图魏,应该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河西上。只有崔浩站出来反对说:“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不如借道刘裕,让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拓跋嗣还是担心中了刘裕之计,最终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派长孙嵩带领步骑十万人驻于黄河以北,并派出数千骑兵跟随与监视刘裕军的西进。刘裕进军受阻,遂组成“却月阵”,魏军以3万骑进攻,大败而归。拓跋嗣闻魏军惨败,后悔不迭,恨不能用崔浩之计。
公元423年(泰常八年 )十一月,拓跋焘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晋升崔浩为东郡公、太常卿。之后北魏讨论讨伐胡夏赫连昌,群臣都认为这是件难事,只有崔浩力劝伐夏。拓跋焘于是命令奚斤等人出击蒲板一带,自己亲率轻骑奇袭赫连昌的都城,大胜而归。后来拓跋焘又要再次征讨赫连昌,到了统万城城下,收集兵马假装撤退。赫连昌率军冲突前进,时值风雨从东南而来,沙尘暴虐,天地昏暗,崔浩献计利用天气分兵绕后出击,于是拓跋焘重新部署,全力反攻,夏军终于撑不住,全军崩溃。
破统万城之后,拓跋焘决意集中力量打击背面柔然。公卿大臣们担心刘宋乘机北进,竭力劝阻,只有太常崔浩极力赞成。于是群臣推举太史令张渊出面劝阻。拓跋焘命令崔浩与张渊当庭辩论。崔浩口若悬河,舌战群臣,令拓跋焘彻底打消了疑虑,决计大举讨伐柔然。这次远征,根据崔浩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谋略,果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柔然主力溃败,提出和亲。从此不再是北魏的主要威胁。
公元432年(延和元年)拓跋焘又灭了北燕,在统一北方的道路上,只剩下西北角的北凉苟延残喘。公元439年(太延五年),拓跋焘讨论伐谅之事,群臣反对,尤其是李顺反对得最厉害,李顺曾出使北凉十二次,对北凉的情况了如指掌。李顺被北凉用重金收买。拓跋焘之前数次想讨伐北凉,都被李顺劝阻。这次他看到拓跋焘决心很大,只好编造谎言说:“凉州土地寸草不生,我军人马难以久留。”崔浩反驳道:“《汉书·地理志》中讲道:凉州的畜产,天下最为富饶。如果那里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殖?这种话实在是荒谬不可信。”后来拓跋焘决意亲率大军讨伐,当看到姑臧城外水草茂盛,便十分痛恨李顺。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因为“国史之狱”,崔浩被夷灭九族,时年七十岁。太武帝常为此事后悔,并在一年之后改定律法、放宽刑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