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史上,刘备一直都是以一种“忠厚”的形象示人,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故而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刘备更是一个做事讲仁义且有大智慧之人,很多人都对他的品行推崇备至,就连诸葛亮这样的大才都甘愿为他所用。刘备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和他身边汇聚的一批能人贤才的扶持密不可分,刘备待这些人忠厚仁义,和善有礼,可以和关羽、张飞称兄道弟,可以将基业、性命托付给诸葛亮,种种表现无不彰显他为人赤诚。尤其是和曹操一对比,很多人都觉得他简直就是道德的模范。尤其是一些演义着重的刻画了他的正面形象,让后世对其仁德的品行深信不疑。但事实真如此吗?
也许我们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这个人就是公孙瓒。他出身贵族,但母亲地位比较低微,致使他在家族也并不得重视,好在他自己争气,又得当时涿郡太守的欣赏,逐步坐上了中郎将。因为善战,扬名天下。后来更是发展成为了一方诸侯。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并不普通,当初在卢植那里求学的时候二人就曾经是同窗好友,再加上公孙瓒的年纪比刘备稍大一些,所以刘备更将其视为兄长,两人关系一直都比较亲厚,所以在刘备因为战败逃亡之时,公孙瓒顾念情谊,给他提供了容身的地方,在公孙瓒的帮助下,刘备迅速升迁,成为了一方太守,也因此有机会打响自己的名声。从之前的狼狈逃窜,到成为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公孙瓒的恩情不可谓不深。可以说,刘备得以在汉末崭露头角,公孙瓒的功劳堪称第一。
那么,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刘玄德,是怎么报答自己的好朋友公孙瓒的呢?既然是仁德之君,仁义的君子,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刘备理应为公孙瓒的事业努力用心才是。可事实上,刘备的所作所为,绝对称不上仁义。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一员猛将赵云,忠诚有胆魄,曾冒死救过刘禅。而赵云就是他从公孙瓒手里挖走的。当时赵云刚到在公孙瓒这里,还没有得到重用,刘备便趁机向其展示自己的抱负,借此招揽,但要知道当时的公孙瓒正处在和袁绍的相争之中,此时从他手里挖武将,这不是断人后路嘛。
如果说他挖人是因为当时赵云确实和公孙瓒关系一般,赵云也有意跟随,那他后期对公孙瓒的背叛,则充分说明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贤德。公孙瓒和陶谦联盟,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于是公孙瓒就派刘备协助,没想到刘备得到对方人马后突然转投了陶谦,刘备就抛弃了公孙瓒,投靠了陶谦。虽然说陶谦此时与公孙瓒时盟友,但刘备未得公孙瓒的授意,私自改换门庭,这再怎么看也不是君子所为吧。
更可气的是,当他败于曹操后,居然投靠了袁绍,而他的老同学正是因为和袁绍作战失败而自杀的,不只袁绍,还依附过刘表等多个诸侯,他这来回摇摆、到处示好、不顾旧情的样子,实在是不符他仁义的名声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