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为了能够保证皇权平稳交接,同时保证大权集中,大多数帝王往往会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有了这一套制度,皇子们可以减少为争抢皇位而产生的勾心斗角,大臣们也不用急着站队,只要其他皇子不去贪图皇位,那么最后大概率能够善始善终,做个富贵闲人。
但清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有些奇葩,不要求一定得是皇后之子,妃嫔之子同样可以继承大统,之后再将皇帝的生母追封为皇后,这个皇帝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子''。规矩一乱必生动荡,放眼整个封建王权社会都难以找到能够与之相比的兄弟阋墙的九龙夺嫡,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不过也有例外的,以康熙的小儿子胤袐为例,他就因为年纪太小而没有参与到九龙夺嫡的斗争当中,反而获得了三朝皇帝的宠爱,幼时被康熙百般呵护,雍正继位之后又把他当儿子一样宠着,乾隆后来也对这个叔叔十分和善,简直当弟弟在养。
康熙是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63岁的时候意外让穆嫔陈氏怀上了小皇子胤袐。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其实皇帝也喜欢自己的小幺儿,晚年添新丁,康熙对这个孩子自然是无比疼爱。
胤袐年纪实在是太小,1716年才出生,是康熙24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位,所以当前面几个哥哥们为了皇位打得头破血流时,他还在皇宫后花园里面玩泥巴,压根不会对其他哥哥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康熙也不可能拿他当继承人,所以帝王心术之类的教育也与他无关。
不用参与政治斗争,也不用从小埋头苦读,又是备受宠爱的皇子皇孙,胤袐的童年快乐极了,基本都是在玩耍中度过。
胤袐七岁那年,四皇子胤禛成功夺下皇位,成了我们熟悉的雍正帝。之前夺嫡之时几个皇子在一起狗脑子都给打出来了,雍正一朝称帝,自然不会放过那些争得你死我活的兄弟,''八爷党''之首的八阿哥不仅被圈禁,还被改姓为''阿其那'',其实就是''猪''的意思,八福晋更是被挫骨扬灰。
为首的八阿哥这么惨,其他的自然也没啥好下场,抢皇位时威胁比较小的就贬低、流放,威胁大的就软禁起来,安排他们去守一辈子皇陵。不过对于那些远离纠纷的兄弟,雍正并没有为难他们,该重用就重用,比如说十三阿哥胤祥,虽然中间也有遭到贬谪,但总体上来说体验感还是可以的。
至于作为孩子的胤袐,大概是被太多兄弟伤了心,雍正自己也不好受,干脆把这个毫无威胁的弟弟接进了皇宫,像照顾亲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兄弟。从名义上来看,胤袐是自己的弟弟,但论年纪的话,胤袐比雍正要小接近四十岁,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年龄差让雍正甚至有做胤袐爷爷的资格。
胤袐17岁那年被胤禛封为了和硕諴亲王,可以说胤袐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为物质生活发过愁,是个标准的富贵闲人。雍正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他死后,儿子弘历登基,改年号为乾隆。有意思的是,作为雍正第四子的乾隆年纪比胤袐这个小叔叔还要大五岁。
乾隆同样对这个小叔叔十分照顾,刚刚登上帝位就安排了当朝两位颇有学识的翰林大学士做胤袐的老师,并叮嘱老师一定要对叔叔的学业严加指导。胤袐估计人都傻了,当爹的没有管教自己,当哥哥的没有管教自己,结果被侄子管教了。
不仅狠抓小叔叔的教育问题,乾隆对他还是颇为看重,安排他担任镶白旗蒙古都统。这个职位实权很大,手里有兵,并且待遇相当不错。当然乾隆也不是无条件的对这个叔叔好,胤袐犯了错,乾隆一样会敲打提醒他。
有一次胤袐和乾隆同桌吃饭,乾隆还没吃完他就先放下了筷子。这在我们百姓家看来是很寻常的事情,但在皇家却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胤袐当场就挨了顿训,被喝责不守皇家规矩。不过骂归骂,回头也并没有对胤袐施加实质性的惩罚。
胤袐一生风平浪静,不参与权力斗争,不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落得善终,可谓是满清最幸福的皇子。有趣的是,他虽然年纪小,但却没能活过自己的侄子乾隆。乾隆38年就自然去世,享年58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