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搅屎棍要什么存在感?很多人将东吴没有存在感归咎于三国演义,因为罗贯中的视觉是以曹操和刘备为主角的。但其实这事儿还真怪不着罗贯中,看看东吴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孙权接班以后的东吴所作所为,就知道三国演义里轻视东吴是有原因的。
首先从理想和魅力上讲,孙权和刘备曹操就完全没有可比性。曹操的理想,我们是可以梳理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线的,年轻的时候的曹操想的就是诛灭董卓,匡扶汉室,后来随着权力逐渐扩大,变成了一统天下,成就霸业。
不论哪个年代的曹操,都是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主义者,年轻的时候的曹操,写出的是像短歌行这样悲天悯人,同情人民的诗句,壮年时的曹操写出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豪迈文章。从曹操的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理想主义情怀跃然纸上,这是一个有抱负的,而且不计代价追求自己理想的伟大人物。
虽然在历史上曹操一直是一个白脸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作为一个事实上的皇帝,曹操除了其优秀的文采之外,在政治军事上做出的贡献都非常突出,因为他是东汉末年乱世的终结者。
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东汉末年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而曹操剿灭了袁绍、袁术、陶谦、马超等北方诸侯,统一了中国最核心的农业区,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这是他的巨大历史贡献。而且,曹操的性格是十分真挚的。虽然我们一直将其称为奸雄,说曹操大伪似真,但是,如果抛开小说的演绎成分,我们可以发现曹操是一个个人性格极其鲜明的人物,他的豪迈与奸诈都是写在脸上的。
对于臣下,曹操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以门第为计较提拔人才。因为曹魏政权在曹操时代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唯才是举,曹操才能获得空前的竞争力,统一中国北方。无论喜欢还是讨厌曹操,我们都要承认曹操是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因此曹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刘备和曹操一样,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知名人物,但是刘备的形象绝不是像演义小说中讲的,只会哭的一个受气包形象。事实上,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罕见的枭雄,在古代很多人物都将刘备作为一生的榜样。
我们关于刘备只说一件事:在刘备47岁时,他投靠了当时的荆州牧刘表,驻扎在荆州新野县。一次刘表宴请刘备,刘备在宴席上突然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大腿上有了肥肉,自己感叹道,来到荆州以后,自己多年不再骑马,因此腿上都长了肥肉。刘备感叹自己功业还没有建立,身体上就先懈怠了下来,因此流下了眼泪。
刘备23岁从军,此时的他已经从军超过了20年。在这20年里,刘备在中原一直被人打来打去,光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就有三次。20年来,刘备投靠过很多诸侯。可是到了47岁的时候,他还是没有任何地盘,军队也只有几千人,将领只有关羽张飞,除了获得了巨大的名声以外,刘备其实还是一个实力上微不足道的小诸侯。
以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47岁正处于一个人的壮年时期,可是在三国时期,古代的医疗条件下,人能活到47岁已经完全属于老人了。
刘备的遗书中写道:“人到五十不称夭寿”。在当时的人看来,47岁已经到了几乎可以入土的年纪,而刘备漂泊一生,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任命,还想着怎样建立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伟大的志向,不要说那个年代,即使到今天又有多少人可以在近50岁的时候,还保持着当年的雄心壮志呢?刘备不仅是如此想的,他也的确做到了。47岁的刘备虽然还没有任何一块地盘,但靠着接下来十几年传奇般的经历,他居然成功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割据了半个南部中国,终于在62岁那年成为了皇帝。
这样的一个人物,难道不能称之为伟大吗?而孙权,他的人格魅力与曹操和刘备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首先从志向上,孙权就比刘备和曹操差太远。刘备哪怕在最落魄的时候,心里想的也是匡复汉室统一天下,曹操就更不用说了:“今治水陆兵马共八十万,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何等的气魄?即使在后世的史官看来,魏武帝曹操也是一等一的开国之君。
而孙权呢?他的志向是什么?孙权统治东吴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东吴的发展方向只有两个。一是向长江中游扩展,占领荆州。二是向长江北部扩展,进攻合肥,占领淮南。这两个发展方向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为了保证江东的安全。说到底,孙吴政权奋斗了几十年,其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江东的领土加一道保险而已。
而且这道保险加得还很失败,纵观孙权的一生,他在军事上的建树奇差无比。三次进攻合肥,每次都被人打得大败亏输,有一次甚至自己差点把命搭上。偷袭荆州倒是成功了,可是那是偷袭自己的队友,被后人骂了上千年。唯一一次值得表扬的胜利就是赤壁之战,可是赤壁之战几乎全部依靠周瑜,跟孙权本人没有太大关系。
孙权一生能打赢的仗,基本都是防御战。而且,这些能打赢的仗,也基本都要靠大都督。在整个三国的历史中,只有孙吴政权才拥有大都督这种军事主官。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他们打仗更倾向于自己亲自领兵,蜀汉政权的关羽,曹魏政权的曹仁夏侯渊,其权力远远不如东吴政权的大都督。从周瑜开始,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等大都督,都是东吴政权的核心人物,打仗全要依靠他们。
为什么要依靠他们呢?因为孙权自己军事能力太废了,根本打不了仗。而且,孙权最擅长的就是卸磨杀驴。从吕蒙开始,东吴的大都督们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打仗的时候依靠他们,不打仗的时候就该整治他们了,像陆逊这种东吴政权的大功臣,最后竟然被孙权逼死,其人品可见一斑。
而从历史贡献和功业上讲,东吴政权与蜀汉和曹魏政权也没有可比性。曹操从零做起,从一个自己家族组织起的武装,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为日后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曹操一生打了无数精彩的战役,讨伐董卓之战,官渡之战,剿灭袁术之战,西凉之战都是曹操一生中的高光点。曹操出山时天下大乱,而曹操去世时,中国北方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生产逐渐恢复,人口逐渐增多,这是曹操的历史功绩。
而刘备呢?刘备从一个底层百姓做起,靠着兴复汉室的大旗,最终成功割据一方,变成了皇帝,让汉朝的寿命因为刘备的存在而多延续了半个世纪。在曹操人生中的后半部分,刘备集团是唯一一个有实力与他争天下的政权。蜀汉集团在汉中打败了曹操,关羽北伐威震华夏,打得曹操几乎要迁都,如果没有东吴的偷袭,也许蜀汉集团真的能在未来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从任何角度讲,刘备从一个草民做起,最终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而东吴呢?提起东吴政权,我们总容易说到一个词叫做“虎踞江东”。可是,虎踞江东并不是什么褒扬的词。孙权十几岁接任时,靠着父兄打下的基业,东吴政权虎踞江东。孙权七十岁死的时候,东吴还是虎踞江东,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东吴几乎没有任何发展,除了偷袭盟友获得荆州一块地盘以外,东吴除了打了几场防御战争以外,没有对天下局势产生任何大的影响。我们提起印度时,总容易嘲笑印度,因为印度一直发展不起来,我们嘲笑印度说“印度永远拥有未来”。
实际上东吴也一样。东吴凭借着比蜀汉还强的实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除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以外,没有任何建树,所以对于这一点,曹魏政权看得也很明白,他们对于东吴的重视程度是远低于蜀汉的。东吴政权既没有曹魏这样的消除战乱,统一北方的功绩,也没有蜀汉政权这样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大义,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一个由江东地主组织起来的割据政权。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割据政权有上百个。而孙权以后,东吴政权始终陷入在严重的内乱之中,在诸葛亮倾心北伐之时,东吴几乎没有发动任何有威胁的进攻,这样的一个正确,又怎么能让后人瞧得起他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