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揭秘:堂堂三国枭雄曹操真的靠挖坟获取军费?

揭秘:堂堂三国枭雄曹操真的靠挖坟获取军费?

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创立者。在东汉末年乱世中,群雄割据,连年混战,天下分崩,万千百姓流离失所。曹操凭借他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文韬武略,陆续削平群雄,扫灭各地军阀,廓清乱世,净扫狼烟,使得中原百姓重见太平,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振兴保存一份元气,是一个功绩非凡的历史伟人。

但遗憾的是,曹操本该是堂堂正正的正面形象,但在后世心目中却并非如此。曹操在民间的形象,正如戏台上一般,是个阴险残暴的白脸奸臣,有“盗世奸雄”之称。同时代的刘备,无论历史贡献还是取得成就,都远不如曹操,却出尽风头,俨然成为正义的化身,让人瞠目结舌。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曹操之所以声誉形象不佳,与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有密切关系。据说三国时代,曹操为了扩军备战,急需大量军费,但当时战乱纷争,赤地千里,曹操根本没有什么正当来钱门路。于是他铤而走险,把罪恶之手伸向古代遗留的坟墓,疯狂盗掘古墓中的金银财宝,以这种令人不齿的手段谋取巨额利益,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事业。

挖坟掘墓盗取财宝,无论古代与现代,都被视为一种卑劣至极的犯罪行为,根本不能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和容忍。如果曹操真的干过这样的事,他遗臭千古也是罪有应得。但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这是三国时代最大的谎言,曹操根本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而且他的军费来源光明正大。

这则谎言的起源,是三国时代文学家陈琳。陈琳是汉末三国著名的学者和大儒,名列“建安七子”之一,学识渊博,文章华美,诗文都堪称一代之宗。陈琳最初是东汉大将军何进门下的幕僚,何进败亡后,他又投奔了河北军阀袁绍,成为袁绍的谋臣。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爆发激烈军事冲突,著名的官渡之战由此开打。按照古人的习惯,讲究师出有名,于是袁绍就请陈琳执笔,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战斗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这篇文章饱含激情,慷慨激昂,罗列并痛斥了曹操的种种恶行,号召天下人都共同反抗曹操。

曹操靠掘墓获取军费之说,正是首次出现于这篇檄文中:“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露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声称他挖毁了西汉皇族梁孝王陵墓。

从此,曹操就背上挖坟掘墓这个千古恶名。但令人疑惑的是,三国时代留下的众多史料中,唯有这篇文章提到了曹操的此项“恶行”,而其他所有正史野史,则对此只字未提,属于典型的“孤证”。考古历史学有一个基本原则:“孤证不立”,也就是说,没有其他史料或者文物可以印证的“孤证”,是不足采信也站不住脚的。

同时,这篇文章的性质,也决定了曹操掘墓事件的真伪。这篇文章属于讨伐敌对势力的“檄文”,为了尽最大可能丑化对手,让其丧失民心支持,“檄文”往往会罔顾事实,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为了彻底抹黑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其中会有很多不实之词。

实际上,曹操的军费来源另有可靠途径,而且来得正大光明。早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为了解决养兵费用和军粮问题,采纳谋士枣祗的建议,在中原地区大力推广实行屯田制,数年之间,“得积谷数百万斛,所在丰饶”,既能满足军需粮草,多余粮食还能流入市场换取大量金银收入,曹操由此“军国裕饶”,有了充足的军费来源保证。根本无需挖坟掘墓。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曹操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走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路线,以汉室正统自居,根本不可能去挖汉朝皇亲宗族的陵墓自毁名声。因此可以确定,曹操从未干过挖坟掘墓获取军费之事,这是一则谎言。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飞虎手:清朝最危险的军队,最后怎么消失的?
下一篇
明朝灭亡时,一个锦衣卫曾想救出崇祯皇帝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