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皇帝死在冬天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清朝统治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被推向了最高峰。在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
并且,在此基础上,清朝人口突破了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一半。
/d/5df836be95863.png"/>
然而,翻开清朝皇帝的死亡记录,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包括清朝入关以来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内的十二位皇帝,他们都大多在冬天、或者是夏天去世。这个发现,十分蹊跷。史书记载: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五位皇帝,死在了腊月和正月,而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嘉庆和咸丰则死在了七月和八月。
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
老北京,有句古话叫做“年关难过”,这句话应用在清朝的皇室之中一点也不为过。从清宫档案里可知,每年最冷的两个月,便是皇帝们最容易出事儿的时候。康熙在腊月十三去世,同治在腊月初五去世,顺治在正月初七去世,乾隆在正月初三去世,道光在正月十四去世。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月就像魔咒一样,困扰着清朝皇帝呢?难道是上天对他们实施了黑魔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皇帝都熬不过冬天呢?翻开清宫医书档案,不难发现他们的死因,一共有两类:
第一类,是因天花而去世;
另一类,是因饮食不健康导致的去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得天花去世是怎么回事。清朝时期,天花是一种绝症,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法,所以,在那个时候感染上了天花就等同于被宣判了死刑。因此,仅清康熙的儿子之中,因天花去世的人数就高达十二人。而顺治,也是因为感染天花才去世的。实际上,冬季是天花的爆发期,所以,除了因天花而亡的顺治、同治,就连康熙和道光也都得过天花。而这,都因为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以,冬季饮食不健康,成为了清朝皇帝致死率最高的第二个原因。
从他们的食谱里,不看发现,他们的饮食非常油腻,尤其爱吃肥肉,以及油腻的鸭子,而蔬果的比例却很少。据说,清朝的标准御膳,是要上一百二十道菜的,每次都会摆满三大桌。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主食、肥肉。
/e/5df836b27dc08.png"/>
而且,为了彰显国威,这些菜品即使不能全部吃掉,也绝不能偷工减料,一定要需要保证菜品的分量。当然,从御膳房到皇帝口中,是有一套严谨的“验毒”流程,避免有心计之人趁机加害。
虽然有人说:“大清是马背上的王朝,他们的运动量到了,吃多一点也无妨。而且,那时的皇帝也非常喜欢骑射,这不就是很好的运动吗?”可是,实际上到了冬天,皇帝们却很少出门。
从清宫医案里,不难看到:皇帝每天要吃掉一斤大油,如此肥腻的饮食,再加上,不爱吃蔬果,又没有运动,血管又怎会不收缩?所以,是很容易出事的。
《皇帝内经》中曾说:如果人的生活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悖逆,自然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事实上,不仅年关难过,就连夏天也不好过。
清朝的五位皇帝是在炎热的夏日去世的,甚至,还有暴毙的雍正。而死于七、八月的皇帝共有五位,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嘉庆和咸丰。
那么,夏季为何会成为皇帝们的“追命索”呢?
据说,皇太极的身体非常好,就是中年发胖很严重,最胖的时候达到了二百五十斤,再加上,平日里佩戴着沉重盔甲。而一般的战马,却是很难承受住如此的重量。在清宫医案里,还有一个细节,据说皇太极在寒风里围猎,其他人冻得不行,只有他头顶小帽,连手都没进放衣服里,一点儿都没感觉到寒冷。
其实,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皇太极身高马大,而且,体重严重超标,所以,他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每年七八月酷暑之际,很容易发生急性心脑血管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在上文的介绍里,唯独少了光绪和宣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光绪死在十一月,宣统死在十月,而他们的死因相差很大。宣统是因解放后死于癌症,而光绪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光绪,与慈禧太后二人,相隔二十二小时后,相继离世,成为大清的悬案之一。以至于,有人说:光绪是被毒害的。
二十年前,为解除这一谜团,光绪的头发被送到研究所做化验,结果令人吃惊。他头发显示:他体内砷的含量明显异常,是现代人正常范围的数千倍之高。同时,隆裕皇后的检验结果,也说明了一样的问题,可见,他们都是砒霜中毒。
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皇帝的死因时,不难发现,除了光绪皇帝是被投毒外,其余人都是正常死亡。但是,他们的死因,也或多或少与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有很大关系。
其实,不只是清朝的皇帝,即使是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冬天也是死亡率较高的季节。尤其是到了腊月和正月,一些病弱之人,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便很难平安的度过,所以,被人们称为“年坎儿”。但是,如果迈过了这道坎,那来年便会平平安安大半年。
参考资料:
【《正说清朝十二帝》、《清太宗全传》、《皇帝内经》、《满洲老档秘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