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房子质量问题有多严重?
近日,央视3·15晚会终于播出,精装修变身“惊”装修等住房质量问题成为焦点,万科、招商、远洋等三家房企被点名曝光。
其中,万科尚城项目因漏水问题而被关注,招商远洋在杭州的春秋华庭项目则涉嫌装修低质、强制收房等问题。
对此,万科回应称,涉事项目已于2019年6月底整修完毕。招商蛇口在声明中也表示,目前,业主所提报修问题均已得到处理。
万科、招商、远洋都非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开发商,万科是房企TOP3,招商蛇口亦位居10大房企之列,远洋也是千亿房企。
连房企巨头们都陷入住房质量维权的漩涡,可见问题的普遍存在。央视曝光的问题,恐怕只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
早在两年前,就有业内人士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
一直劝身边的同事这两年不要买房,因为近两年的房屋质量是最差的。
这两年,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塑胶“人工湖”、推窗见坟的 “墓景房”、买到了不存在的“空气房”、房子漏水变成“水帘洞”、货不对板的装修,凑数字的“假车位”、空口许诺的名校学位、商住公寓变成了不能住人的“办公用房”……
这些现象之泛滥,远远超出想象,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其一,房地产向来是以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为特色,高周转让房企赚得盆满钵满,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楼市政策瞬息万变,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加上货币周期捉摸不定,房企一不小心就从加杠杆的狂热扩张,变成高负债的困兽,面临被收购乃至破产的命运。
这种背景下,高周转就是开发商生存发展的命脉。某龙头房企曾要求设计院通宵出图,且将“拿地之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回正”作为优秀经验进行广而告之,理论上一笔钱一年可以滚动两次。
正是在这种高周转的态势下,不仅住房质量普遍堪忧,而且工程事故屡见不鲜。从大型开发商,到中小开发商,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这一问题普遍存在。
其二,由于限价摇号的存在,开发商利润受到政策限制,部分房企已偷工减料、缩短工期来应对。
这两年,楼市最具眼球效应的现象,当属万人摇号。杭州6万人抢900多套房,深圳万人摇号抢房冻资上百亿、都4万多人争抢786套房源、南京江北再现“万人摇”景象……
万人抢房背后,正是因为价格倒挂。新房价格受限,明显低于周边二手房,形成相当巨大的套利空间,自然引得市场疯抢。
然而,在市场疯抢背后,部分新盘则以建筑质量作为代价,精装修变“惊”装修,正是由此而来。
其三,只要房价上涨,人们对于增值空间的重视就远远高过住房质量,反之同理。
最近几年,全国房价迎来一波全国性的普涨。在房价上涨面前,人们被纸面上的浮盈吸引住眼球,不在乎也不重视住房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开发商们同样深谙这一点。既然各地都在抢房,既然房价在一路猛涨,那么住房质量是好是坏又有多大关系,反正无论是一流还是二流乃至末流,都会有人来争抢。这种背景下,住房质量很容易被抛之脑后。
然而,随着这一轮普涨告一段落,部分城市开始面临回调风险。原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住房质量问题,就成了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
买房没赚到钱,连买到的房子质量都有问题,谁能忍受?
其四,预售制的广泛存在,让业主无法监督住房质量。
这两年,预售制广受质疑。预售制虽然开发商更快获得回笼资金,但由于所见不能所得,偷工减料、“货不对板”现象经常发生,问题楼盘屡见不鲜,至于“烂尾楼”的出现,更非孤立事件。
虽然“取消预售制”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直到现在,只有海南迈出了第一步: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所以,在预售制仍然盛行的当下,有四个提醒:
其一,小开发商的房子要慎重。当楼市阶段性到顶,加上棚改即将收官、货币化补贴早已锐减,三四五线城市的楼市前景不明朗,加上国际经贸环境、经济发展空间带来的不确定性,连部分千亿房企都面临倒闭的风险,小开发商更存在跑路的风险。
其二,大开发商的房子也要看质量。从这几年曝光的住房质量问题来看,无论中小开发商还是大开发商乃至龙头房企,几乎全部沦陷。偷工减料、货不对板、惊装修屡见不鲜,所以购买期房一定要慎重。
其三,万人摇号城市的套利盘更要注意。万人摇号抢房,如同股市打新,可谓稳赚不赔的套利游戏。但正因为套利空间的存在,这些楼盘也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质量风险,尤其要慎重。
其四,不要迷信新房。在预售制度之下,新房往往都是期房,所见不能所得,无法看到房子最终的落地情况,一旦存在质量问题,后续将会面临无限扯皮。
同时,新房价格往往都存在溢价,这些溢价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利好,而这些所谓的利好在未来却不一定都能兑现。
作者:凯风
发表评论